有理数的减法(1)教学设计
(2011-01-06 10:22:42)
标签:
探索法则减去正数有理数的减法杂谈 |
分类: 教学案例 |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
设 计 说 明 |
创设情境 自然引入 |
|
|
探索规律 归纳结论 |
只有4-(-3)=4+3=7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
|
例题讲解 即时反馈 |
|
|
课堂总结 |
|
|
布置作业 |
P24习题1.3 第3、4、6、12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