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十三潭

标签:
归德沟十三潭岌岌滩泉眼岩画峥峥小月 |
分类: 散文杂记 |
http://s1/mw690/001UhEgZzy6YB8da3io40&690
偶遇十三潭
文/峥峥小月
http://s8/mw690/001UhEgZzy6WDuQrl7Va7&690
我喜欢摄影。
我喜欢户外活动。
忽然有一日,看到开心朋友极限运动协会发起了一个2日休闲徒步露营活动公告,露营地便在十三潭附近。这样的活动太适合我了,正如瞌睡遇到了枕头,是件可遇又可求的事情,两天的时间我可以好好活动一下,美美地欣赏一下十三潭了。
之前,我去过四次归德沟,第一次到夫妻树返回,第二次拐过夫妻树进了右边的第一条沟,第三次拐过夫妻树进了左边第一条沟,第四次从韭菜沟穿到归德沟返回。四进归德沟始终没有发现十三潭的踪影。归德沟里山多、沟深、路途遥远。我曾在归德沟里游玩了一整天,也只游了一条沟。期间,也都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错过了几次去十三潭的机会,这次倒要看看十三潭坐落在哪条沟里哪座山中。带着对十三潭的无限憧憬,明知道有雨,还是决定前往。
10月24日,我和银杏相约一起参加活动。在武当庙,我们看到了其他几位友友。我和银杏参加活动少,走得慢,怕跟不上队伍,我们俩便先行打车到归德沟口,提前进沟。
每次去归德沟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景色。深秋的季节,树叶有红有绿有黄,颜色深浅不一。沟口不远处的丛林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归德沟”三个字样的石板静静地守候着。石板在坡上,我们来到石板前,顺着与石板平行的方向看去,沟那边正对着的是已经远离战火硝烟的烽火台,贺兰山也显得更加威武雄壮。
去十三潭的道路是曲折的,景色是诱人的。
我和银杏拐过几道弯,跨过几条溪水,还没有走到长城跟前,后面的友友们就已经跟了上来。一起参加徒步活动的除了我和银杏外还有其他8人,此前大家都还不认识,现在我们走到了一起,就是一个集体,虽然没有明确领队,但快乐主动负起了责任,带我们进山,一路关照着我们,还帮银杏拿手提袋。
每次活动我都带着相机不停地照,记录我们的踪迹,记录美丽的景色。从沟口处走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夫妻树,夫妻树是归德沟的一个标志,拐过夫妻树,左边、右边都是沟,到十三潭要走中间那条沟,同样是弯弯曲曲。这条沟对我来说是新奇的,又能看到好多美景,一路上只顾着照相,稍不注意就见大家已经进了一个洞,洞很浅,没有几分钟出来了,洞口处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像是一座守护神。回来想想,这大概就是归德沟“四景一泉”中的转洞沟吧。
我和银杏都没有看过岩画,快乐就顺便带我们去看岩画。岩画坐落在一座山脉上,半山中,一大片的芦苇被微风吹拂着,摇摇曳曳,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棵上了年纪的老榆树,树干上分了好多杈,树叶虽然零落,但枝条繁密,长得很圆满,非常惹人喜爱,我和银杏就欢快地在半山腰上照起了相,照完了也不见了前面队员的踪影,正在我们迷惑时,一队友过来找我们了,等我们上到山坡顶头,其他几个队友已经在岩画跟前等候多时了,这叫我们多少有些内疚。
据记载,贺兰山有20处岩画。这里应该算是其中的一处。两块1平米见方的比较平坦岩石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岩画再现了他们当时生活情趣。古人还真会选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边欣赏着岩画,一边俯视眼前的群山,看着曲径深远的小路,到了有雨水的时候,还能欣赏到激荡奔流的洪水。此时的心情就像归德沟那样宽阔、悠然。这里还有很多空白的大块大块的平面石板,可以刻好多东西,像是专为后人留下的。
下了这座山,继续往前走,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小溪,绕过一座小山,中午1点钟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露营地--岌岌滩泉眼处。
来之前没有特别关注露营的地方,想着只是一处有水的地方。等看到这一滩泉水,我才意识到这应该就是归德沟“四景一泉”中的滩山水泉。这一滩泉水占地不到两平米,里面的泉眼却有二、三十处之多,所有的泉眼都在吐吐地冒着水,水是清澈的、透明的、甘甜的,水下面的细砂、树叶、苔藓清新可见,更引人入胜的是泉水流向的地方,形成一大片绿色的湿地,已经是深秋了,这里却绿得正鲜、正艳,一簇簇苔藓嫩嫩的、绿油油的,像刚出生的孩子惹人爱,惹人疼,我们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看也看不够。
在泉眼处稍作休息吃过简单午饭。我们开始向十三谭进发。一路的美景一直吸引着我不停地拍照,以致我和银杏掉了队。走过了一棵色彩斑斓的大树,踩着石头过了一条宽阔的溪水,来到一处无人居住的由许多石头围起来的院墙边,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一群从银川来归德沟游玩的活动队伍在那里吃着午餐,给我们指着院墙跟面的一座山,说是绕过去就到了。
绕过这座山,远远就看到快乐在十三潭的仙人桥上向我们招手。仙人桥是我在QQ群相册里面认识的,横在十三潭的入口处,像一棵300百年的老树那么粗。我们爬上天桥,这才看清了十三潭的真容。十三潭顾名思义就是有十三个潭。这里常年有水。十三潭坐落在一个险峻的岩石山谷中,仙人桥在谷口,从谷底到山顶,十三潭两侧的岩石奇特各异,有的像罗汉,有的像鬼怪,难怪有人称归德沟为鬼子沟。从山谷的这头到那头,十三个潭一个接一个错落地排列着,从一个潭到另一个潭,我们女同志一个人爬不上去,还得有人在上面拉着才能上去,有的潭里面水很满,我们只能爬着上面的岩石过去,有的岩石就像滑石板,稍不小心还会掉到水里。我们小心翼翼,紧紧抓着石头一步一步走过了每一个潭。走出了十三潭,一座层层叠叠的岩石山矗立在我们面前,几棵松树屹立在山前,山和树相互陪伴着,共同经历着风霜雪雨和严寒酷暑。
走出十三潭,我们攀上了山,从山上往回走,在山顶上再往下看十三潭,两边的山石嶙峋,逶迤险峻,独特的地质构造,让十三潭更加充满魅力。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十三潭,只觉得十三潭还没看够,就像一口吃了颗果子,还没有细细品味就咽到了肚子里。
我们在泉眼旁住了一晚,夜里下起了雨,到天亮雨还没有停,引发了山洪。回家的路充满了艰辛,我们记不清翻过了多少山,蹚过了多少水,终于在下午5点多安全地回到了家里。
那天,回家过河时我的水壶盖不小心掉到了河里,被洪水冲走了。那天,着急赶路,我的腿不心碰到了石头上磕出了血。那天,我们差点被洪水困住回不来了。但徒步十三潭的活动经历留给我们的是难以忘却的美丽回忆。回来的时候,我总在想,如果第二天早上再去看一下十三潭就好了,经历了一夜的秋雨,十三潭里面的水一潭往一潭里流,那场面一定特别壮观。
没想到,偶然去了一趟十三潭,还一下子把归德沟里的岩画群、转洞沟、沙窑田园,以及滩山水泉等“四景一泉”全看到了,还因为遇到了山洪,我们看到了平日少见的激流不息、波涛汹涌的泄洪场面,收获了很多美丽的照片,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还与友友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十三潭给我留下的念想太多,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十三潭,问候十三潭,抚摸一下十三潭,为十三潭照些更漂亮的照片。
http://s8/mw690/001UhEgZzy6WDsPgOc7a7&690
http://s14/mw690/001UhEgZzy6WDsQ0d5P1d&690
http://s5/mw690/001UhEgZzy6WDsQABUg94&690
http://s13/mw690/001UhEgZzy6WDyp45k0dc&690
http://s6/mw690/001UhEgZzy6WDxlcg3b95&690
http://s12/mw690/001UhEgZzy6WDt5eobh1b&690
http://s1/mw690/001UhEgZzy6WDt67aMM40&690
http://s12/mw690/001UhEgZzy6WDt75G0X4b&690
http://s4/mw690/001UhEgZzy6WDt82aZ583&690
http://s16/mw690/001UhEgZzy6WDt90l43ff&690
http://s2/mw690/001UhEgZzy6WDt9RwUp31&690
http://s15/mw690/001UhEgZzy6WDtaNmF07e&690
http://s2/mw690/001UhEgZzy6WDtlfUT731&690
http://s7/mw690/001UhEgZzy6WDtmmMtMc6&690
http://s3/mw690/001UhEgZzy6WDtnnvdEa2&690
http://s14/mw690/001UhEgZzy6WDtnJ3lP7d&690
http://s9/mw690/001UhEgZzy6WDtobiYg28&690
http://s12/mw690/001UhEgZzy6WDtrGyld2b&690
http://s13/mw690/001UhEgZzy6WDurIyTi3c&690
http://s14/mw690/001UhEgZzy6WDyotLI17d&690
http://s1/mw690/001UhEgZzy6WDusJQCk70&690
http://s15/mw690/001UhEgZzy6WDuy2cLcae&690
http://s3/mw690/001UhEgZzy6WDuyauz0c2&690
http://s5/mw690/001UhEgZzy6WDu4iA5Ka4&690
http://s1/mw690/001UhEgZzy6WDu5rRMk00&690
http://s3/mw690/001UhEgZzy6WDzWuHrs62&690
http://s12/mw690/001UhEgZzy6WDtDjsvx0b&690
http://s15/mw690/001UhEgZzy6WDuIaGYube&690
http://s11/mw690/001UhEgZzy6WDtQRnN8fa&690
http://s8/mw690/001UhEgZzy6WDtSMVRZf7&690
http://s8/mw690/001UhEgZzy6WDuIGP7V27&690
http://s10/mw690/001UhEgZzy6WDuRPgSd19&690
http://s1/mw690/001UhEgZzy6WDxBRy8Mf0&690
http://s16/mw690/001UhEgZzy6WDxDUvhR1f&690
http://s6/mw690/001UhEgZzy6WDA0SqHj75&690
http://s14/mw690/001UhEgZzy6WDxEpDjvad&690
http://s13/mw690/001UhEgZzy6WDtTvmxu0c&690
http://s6/mw690/001UhEgZzy6WDxFUXOd85&690
http://s6/mw690/001UhEgZzy6WDxEPQIB25&690
http://s15/mw690/001UhEgZzy6WDxFqyOa0e&690
http://s5/mw690/001UhEgZzy6WDzcZu7i74&690
http://s4/mw690/001UhEgZzy6WDzddeO723&690
http://s2/mw690/001UhEgZzy6WDzoESUV41&690
http://s9/mw690/001UhEgZzy6WDzokhTO08&690
http://s13/mw690/001UhEgZzy6WDzVZYew7c&690
http://s1/mw690/001UhEgZzy6WDzWQPS040&690
http://s7/mw690/001UhEgZzy6WDA0YGRof6&690
http://s2/mw690/001UhEgZzy6WDziRJuxf1&690
http://s7/mw690/001UhEgZzy6WDzjcc6O06&690
http://s15/mw690/001UhEgZzy6WDAuunuede&690
http://s6/mw690/001UhEgZzy6WDAuN4ih15&690
http://s2/mw690/001UhEgZzy6WDAvfmNP21&690
http://s15/mw690/001UhEgZzy6WDy1mF1cce&690
http://s15/mw690/001UhEgZzy6WDy1ZkqW7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