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标签:
原创当代韩寒博客教育文化校园大学生综合素质杂谈 |
分类: 文化教育 |
21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在21世纪里,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的白热化,导致对大学生具备素质的门槛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呢?
通过专家对近来全球劳动力市场和新职位人才招聘方面的一些变化、趋势和需求分析来看,全球化、多技能、应变力将是考量21世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趋势和新潮流。这对当下的大学生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不应当只是一个大考后放松、娱乐与谈恋爱的场所,而应该真正成为学习知识,打造综合能力以适应职场变化和需求的基地。这同样对我们大学的教育模式、教育体制与教育理念提出了更新与改革的要求,要求大学能更快更灵活的作出反应。
专家们指出,未来的职业需要的是跨学科的,并且有全球性和灵活性的人才。就业市场已经对这种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如果同时有两个拥有类似知识的人应聘一个职位,那么市场一定会选择那个兼备其他技能的人。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大学生们如何来应对呢?
注重能力,而不是成绩。当下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只关注成绩,这和我们学校、老师、家长们的注重点也相关连。我们往往只是把学校看成了一个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的场所,而忽视了其应该作为一个创新与能力培育的基地。事实上,成绩只是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掌握好与不好的指标,并不能说明其能力的高低。
重视社会实践,提升实战能力。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假期内实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表明了当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与动手能力的重视。而经常参加一些实习、社团工作、助教、营销、管理、调查、体验或义工等活动,通过学习如何工作及与他人沟通,从而提高自己的软能力。
突破学科限制,主动综合学习。当今的社会知识已经是日新月异,爆炸性的成极数发展。各门专业之间交叉性越来越强,从而相互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大学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往往是反应迟钝,落后一截。而大学生们除了学习自己的主攻专业外,有天然的优势去免费选学或旁听其他学科课程,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学文科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工科知识,而学工科的可以去学学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培养兴趣爱好,发挥自身特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世界上许多天才的诞生正是在兴趣的指引下最大程度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大学生们要好好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放过任何可以发挥和培养适合自身兴趣爱好的机会,有意培养和打造适合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以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中取得先机,或更有明确目标的确定好人生定位。
我的参赛文章:中国的“仇富”势必在一定阶段内存在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