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学期读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读书教学计划
东川路小学 杨婷玉博
一、设计理念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任教东川路小学一(1)班。我们班有男孩25人,女孩20人。虽说男孩子偏多,但是整个班普遍偏静。孩子们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对于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我们班级的孩子由于偏静,反而呈现出一种“高年级课堂”的感觉,反应不热烈。另外,班级中还有一名特殊的孩子,他的语言表达和智力发育都相对偏迟缓。因此,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二)阅读的重要性
二、教材
(一)教材的使用
1、
2、
(1)《爱心树》、(2)《活了一百万次的猫》、(3)《猜猜我有多爱你》、(4)《给爸爸的吻》、(5)《驴小弟变石头》、(6)《石头汤》、(7)《花婆婆》、(8)《彩虹的尽头》、(9)《这不是我的错》、(10)《有个性的羊》、(11)《小绿狼》、(12)《勇气》、(13)《小房子》、(14)《小房子变大房子》、(15)《不一样的卡梅拉》、(16)《奥菲丽亚的影子剧院》、(17)《爷爷一定有办法》、(18)《阁楼上的光》、(19)《一片叶子落下来》、(20)《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二)教材分析
课内:
部编版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女士说,语文的功能就是培养读书的种子。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大量的书籍来支撑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构建的。而以往的教材并不等于书,教材只不过是教师活动中用来指导读写的范本,模本。因此,在新编教材中,在有限的篇幅内,新教材还是为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增设了一个新栏目“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的这个做法,是告诉所有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每个语文老师分内之事。
课外:
绘本,又叫图画书。它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经典的绘本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它是用图画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图画是精致的,文字又是异常精炼的,“图”“文”一体、互识互释。
在绘本里,虽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但娓娓道来的却是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因此在本学期,我给孩子们选择了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主的20本绘本教材,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和体会。
三、实际操作
(一)课内教学
课内教学应由两部分组成,课本内的“和大人一起读“模块的教学以及班级阅读课的绘本教学。
1、课本内的教学模式:趣味导入——(配乐)设置情景——生动地讲故事——排演故事——说感受——布置作业回家亲子阅读
2、班级阅读课
学校安排了两周一次的校本课程,可作为班级阅读课的课时,如不够还可以使用其他的自习或机动课时间进行绘本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前,我会将绘本教材扫描制作成课件,与孩子一同读,并请孩子们说说感受,适当点拨。最后让孩子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实现从“听故事“到”讲故事“的过渡。
(二)班级读书制度——读书感想、阅读存折、图书漂流活动等
1、
2、
3、
孩子每天读了多少,将读了的字数“存“在存折里,期末进行评比”读书小达人“。
4、
5、
6、
(三)指导亲子共读——家长会、社交平台、家长课堂
1、
2、
(四)反馈与检测——兑奖与分享
1、
2、让孩子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可以选择讲任意一本绘本,也可以选择讲自己在“图说我心“中的作品。
3、老师制作ppt,总结一个学期以来读书的趣事和写得较好的读书感想,鼓励孩子们再阅读,多阅读并提出假期的阅读要求。
四、小结与展望
读书计划制作得相对简陋,但我相信只要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首先将课外阅读重视起来,继而感染我们的亲密战友——家长,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精神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