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周报发表:学会“画凤头”

(2024-07-18 11:44:32)
标签:

写好开头

分类: 语文周报
语文周报发表:学会“画凤头”

跟名家学写作 

本期写作目标:写好开头

学会“画凤头”

             作者:木文

X写作目标

元代陶宗仪曾说,“写文章有六字法,曰凤头、猪肚、豹尾。”所谓凤头,就是要别出心裁地写好文章开头,让开篇或显意境、或有文采、或留悬念,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文章开头,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展现文采;可以细致地描绘环境,营造氛围;也可以灵活运用叙事方法,增加悬念灵活运用多种技巧,使文章的凤头更加靓丽。

M名家示范厅  1号厅: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


离太阳最近的树(节选)

毕淑敏

阿里,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司务长说,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点评

 

 

 

 

文章开篇仅用两个词语“冰峰林立”“雪原寂寥”就描绘出了阿里雪原环境恶劣,不适合植物生长的特点,营造出严寒冷寂的自然氛围。

    毕淑敏教给你:细致描摹绘意境

文章开篇描写了荒漠的褶皱、红柳丛、细密的红柳花等景物,简短数语,容易让人联想到在广袤荒凉的黄色沙漠中,生长着一丛丛锈红的红柳树,树上开着谷穗样的细密的花。作者描绘了一种荒凉恶劣的意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红柳树却生长得生机勃勃,相比之下,不得不令人震惊,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M名家示范厅  2号厅:杨绛《阴》


                (节选)

                   杨绛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地郁成了宁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不过没有梧桐树胡桃树的阴广大。疏疏的杨柳,筛下个疏疏的影子,阴很浅。几茎小草,映着太阳,草上的光和漏下地的光闪耀着,地下是错杂的影子,光和影之间那一点绿意,是似有若无的阴。

一根木头,一块石头,在太阳里也撇下个影子。影子和石头木头之间,也有一片阴,可是大小,只见影子,觉不到有阴。墙阴大些,屋阴深些,不像树阴清幽灵活,却也有它的沉静,像一口废井、一潭死水般的静。

山的阴又不同。阳光照向树木石头和起伏的地面,现出浓浓淡淡多少层次的光和影,挟带着阴,随着阳光转动变换形态。山的阴是散漫而繁复的。

 

点评

 

 

文段描写一棵树,运用比喻修辞,把它比作一个深沉的人;运用拟人修辞,写出它的高兴、沉思、忧郁、恬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一棵树从向阳处和背阴处两个视角观察的不同情态。

杨绛教给你:巧用手法显文采

文段运用对比手法,把松树的阴、梧桐树胡桃树的阴、杨柳的阴、小草的阴四种状态进行对比。松树阴最密,梧桐树阴广大,杨柳的阴很浅,小草的阴似有若无。四种植物被阴处的特点非常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巧用手法,既能使文章开头生动可感,又能使其文采斐然。

W未来作家

 

                     车前草


 

在家乡的地头,尤其是在田野小路上,有一种草,它零星地点缀着,或是成群地铺展着。它的叶子匍匐在地面上,和泥土贴得最近。它就是车前草。

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它。因为它太普通,和其他的野菜野草一样。它们都日复一日地享受阳光,吸收雨露,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着。

只是当它们逐渐地长大,叶子像小手掌一样慢慢地伸展开,并且十几片叶子已经手拉起手微微上扬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它。它让我联想到圣洁的莲花,花瓣层层叠叠,也是臂挽着臂地上扬。只不过莲花是红色的或者洁白的,车前草是田间最普通的绿色。

乡间土路的质地是坚硬的。车前草却非要在这样的地方扎下根,然后被车轮碾压,被人畜践踏。硬生生地伸展开手臂,开出一朵绚烂的花。

这样的形象,让我联想到“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关系。车前草,是这两种品质完美结合的良好的践行者。

生活中,我们不乏急功近利者,不乏好高骛远者。我们总是有很高远的理想,总是喜欢仰起脸来仰望天空。如果,我们也可以低下头来,可以俯下身子,认真地看一看车前草,它是那么执着地皈依大地,抓牢泥土。我们会不会收获一些生活的启示?

曾经读到《周南·芣苢》一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之。”仔细一看注解,“芣苢,车前也,大叶长穗,好生道旁。

 我突然明白,原来自己经常口读默诵的芣苢,便是车前草。以前感觉距离自己那么远的乡间小路上的一株野草,竟然离自己的生活这样近。我心里不觉又涌上了一层温暖。

 再俯下身子去看车前草。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先秦的老农,他佝偻着身体,面朝黑土,匍匐状贴着地面采摘,他的汗水和泪水滴滴答答浇灌着这片热土。然后,他挺直脊梁,举起手中的果实,一擎直指天空。

远处仍然传来“采采芣苢”的歌曲。歌声时而低沉,时而苍凉,时而喑哑,时而落寞。从遥远的山脉河流,古老的小镇村落,空旷的平原田野,一直一直地传到现在,传到每一个地方,绵延不断。

 

总评:文章开头细致描摹车前草的生长状态,它零星地点缀着或是“成群地铺展着”,“叶子匍匐在地面上”,这些描写既写出了车前草的生长特征,又营造出了一种乡野淳朴的意境。第二段欲扬先抑,说它太普通,是为了后文赞美车前草的精神做铺垫。第三四段运用拟人手法,又加入作者的联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车前草“伸展开手臂,开出一朵绚烂的花”的状态,既赞美了它的顽强精神,又使开头文采斐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