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股票产业资本股价中小盘股万隆 |
分类: 主力行为 |
产业资本蜂拥进场,让多头信心大增。通常,产业资本从二级市场增持股票,不仅意味着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充分看好,也意味着股市底部日益临近。这一点,A股历史上发生的两次增持高峰——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以及2008年5月至9月间的情形,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那么,这一次产业资本增持,是否同样意味着2482点已经成为年内低点呢?
从整个股价情况看,结构性泡沫依然没有消除。当前市场上称得上"严重超跌"的股票,只有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这一板块,在1664点到3400点的这段反弹行情中,表现远不及中小盘股,而此次下跌却充当了急先锋。但经过持续下跌,目前银行股估值已经触底,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股票,无论PE(市盈率)还是PB(市净率)估值,都已经接近历史低点。因此出现了报复性反弹的行情,短期也将继续走稳。而与大盘蓝筹股"严重超跌"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创业板、中小板的高发行市盈率,以及中小盘股股价严重泡沫化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尽管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首日跌破发行价的现象屡屡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已极度低迷、新股已无法发行。恰恰相反,股市融资功能迄今未遭威胁,高发行市盈率的新股仍在鱼贯而出。显然,这类结构性泡沫不被充分挤除,股市将很难见底。
从资金面情况看,融资和再融资压力依然较大,资金链紧张的上市公司,不排除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套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沪深两市共发行153只新股,IPO合计募集资金达1922.13亿元。这一水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IPO总数。不仅新股发行节奏不减,而且大规模再融资也浪潮汹涌,仅最近半年间,A股市场14家上市银行就预计合计融资约3680亿元左右。此外,如果全社会资金面趋紧,资金链紧张的上市公司在融资无望的情况下,也不排除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票,来获取资金。
从增持公司的情况看,22家有增持行为的上市公司中,额度最大的前5家中有4家增持额度较大的上市公司股东全部为国有控股股东。由此可见,增持并不具有股市见底的明确信号。因为与前次民间资本大举增持相比,国有控股股东的增持只可理解为大股东对本公司股票前景充分看好,并确信大幅下跌的股价已物超所值,但并不意味着整个市场的股价已严重低估。本质上,惟有民间产业资本大举增持之时,方是股市见底之日。
当前股价对产业资本已具备较强吸引力,但对经济和政策前景的担忧抑制了股东增持的冲动,从而增持公告家次虽多但金额不大,尚处于试探阶段,甚至有些公司是履行增持承诺进行增持。所以,仍不能简单将目前大股东的增持,作为市场见底的信号。但大股东增持有利于激发投资者的信心,对股价反弹的作用也不可忽略,至少主观上有稳定股价的要求,阶段性看提供了行情有力的支撑。
(本文为万隆证券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万隆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