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吴宝春条款看台湾学历的迷思

(2013-03-23 17:55:19)

联合报的一则头条标题,惊动了马英九总统紧急出面「指点」行政院修改EMBA的申请资格。标题是:台湾EMBA拒绝他 吴宝春出走新加坡。如果只看大标题,阅报者会以为吴宝春要离开台湾到新加坡发展,看完内容,也会认为政府的教育政策太过僵化,政大太没弹性,放着这么棒的台湾之光被外国抢走。

然后,就像所有的耸动新闻一样,大家会发现,其实也不是大家啦,一般人都不会追踪后续的报导,只会记得那个大标题,真相与报导的出入极大。真相是:吴宝春在昨天澄清:「新加坡没有派人来面试,我也没向政大、中山EMBA提出申请」。政大也说,至今未收到过吴宝春的申请。那记者(引述天下杂志的文章)怎么会写得跟真的一样,说日前新加坡校方曾派员与他联系并面试,并得出吴宝春将出走新加坡的结论呢?

吴宝春说:「我没有陷入学历迷思,就是想学东西」。这话听似有理,但难道只有读EMBA才能学到东西,而EMBA不是硕士学历?吴先生的话正好显露他心中的迷思,就是觉得自己的学历太低,希望能藉读EMBA取得较高的学历。立意甚好,我也乐见其成(好啦,其实我有点意见,但必须承认是怕被民粹K啦)。

可是,EMBA当初订定申请资格时,想必有其考虑,毕竟这是真实的学位,不仅是荣誉的表彰。既是学历证明,当然要有限制,否则老老实实按步就班的学生不就吃大亏了。吴宝春的面包也许很好吃(虽然我觉得没有胖*人好吃,但我的个人意见不算数),也得过世界冠军,不过,台湾得过世界冠军的台湾之光好像不止他一个,是不是应该全都进EMBA去念呢?会不会排挤原来合格申请者的权益呢?

近年来台湾的媒体喜欢一窝蜂的炒作特殊个案,习惯把单一事件与社会风气、政府政策联结在一起,误导民众台湾是个多糟糕的地方。就拿吴宝春事件来看,基本上和教育僵不僵化并无直接关系。台湾的学历贬值,恰恰证明台湾学生想拿个文凭已非难事,而台湾的教育问题是出在如何让学历转化为能力。因此,吴宝春能不能念EMBA的话题,正点出台湾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唯有学历才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难道吴宝春没有EMBA学位,他台湾之光的光芒就会减低半分吗?

行行出状元是人类价值的体现,博士去卖鸡排(虽然有点浪费社会资源),面包师傅学历不高,都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职业实无高低之分。政府迫于民粹,从「善」如流的修改资格是一回事,但是,造成社会价值的混乱,更必须正视。从台湾技职教育的无法开展,就可得知台湾人对学历的无法释怀。因此,认为吴宝春无法念EMBA很委屈的人,才是观念最僵化的一群。

不管吴宝春以后选择到新加坡还是留在台湾念EMBA,台湾人都应该给予祝福。须知国际人才是互通的,保护主义无法让台湾走向全世界。与其强留吴宝春,不如致力于打造让全球的人才都愿意来台学习的教育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