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世案的启示
(2012-07-06 03:33:44)
标签:
杂谈 |
林益世索贿案曝光,因为与其以往的形象有很大的反差,且他在第一时间高调的否认,再加上他又是一向标榜清廉的马英九一手提拔的官员,自然成为近来最轰动的新闻。不过,对于这么好的打马机会,民进党却一反以往的骁勇善战,很温柔的提出五点决议,党主席苏贞昌还说,不会因此幸灾乐祸。看在被扁案闷了好久的绿营支持者眼中,恐怕会感到有点失望。
内阁官员贪渎,马英九总统虽然受伤很重,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但是,也让最近才决议要救陈水扁的民进党,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处境。如果民进党在扁案爆发时,就像马政府与国民党一样,跟林益世切割干净,面对这次良机,呛起声来也会比较理直气壮。由此可知,老被批为无能的马英九,对贪渎的危机处理,还是比民进党更胜一筹。
然而,马英九重用林益世,多少有点判断错误,误以为应该培养南部人才,以收复高雄失土,还可以藉此平衡一下被批为学者太多的内阁。却忘了林益世是出身高雄派系的民代,身处「选民服务」比自身形象更重要的选区,要想独善其身,谈何容易。学者虽然无法贴近民意,但最起码相对单纯,不太会有令人难堪的前科。民代固然每天与民意为伍,却更易于陷入服务者付费的泥沼。
由于此案还在侦查阶段,特侦组本着侦查不公开的原则,能透露的只是少数案情,让媒体多了些想象的空间,当「据悉」开头的臆测填满了旁观阅听者的好奇心,林益世所面临的全民公审,大概将惨烈过司法的制裁。虽然在他索贿的当下,就应该想到迟早会有这一天,但是其贪污索贿的全貌,自有司法加以调查并予以应有的制裁,但是,地方民代乔事收钱,把国营事业当肥羊的积习,还是比林本人的贪腐过程更值得大众关注。
事出必有因,唯有追溯恶果的源头,清查出藉分配中钢下脚料而收受贿款的民代,以及可能与之勾结的官员,才能一举铲除官商勾结的贪渎食物链。否则,办了一个林益世,排在后面的张益世王益世正好接着收,那不但林益世会觉得很冤,整个肃贪行动反而被后继者利用,成为扫除障碍的工具。
林益世案给人的启示是,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尤其是这只鬼还带着录音笔。取代林益世与陈启祥合作的民代,皮可得绷紧了,随时会有上壹周刊封面的荣幸。而其他靠国营企业油水滋养的政客们,从此将再也无法高枕无忧,因为经由媒体24小时不停的教导,行贿的厂商们也将人手一只录音笔防身。林益世被媒体凌迟的惨况,也给将来有可能因收贿而被爆料的政客们,上了一堂危机处理课,低调与诚实,才是免遭一刀毙命成为笑柄的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