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花博当花市?
(2010-09-16 04:50:50)
标签:
杂谈 |
在花风暴之初,绿营民代先以移花接木的手法,引郝龙斌上钩,把新生高景观工程与花博混为一谈。让郝团队一时掉以轻心,把澄清的重点放在新生高景观工程与花博不是一回事上。然后是拿花市上的花价来跟花博的花卉价格对比,果然让常上花市买花的民众惊呼,价格怎么差那么多,市府采购单位一定有问题。
而且,这种简化的批判方式,很对电子媒体的胃口,因为电视台每则新闻都得压缩在几分钟内。这么短的时间想要让市政府用简单几句话就说清楚讲明白,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郝龙斌自然就被批危机处理太差,民调往下掉到不得不壮士断腕,哑巴吃黄连。
花博会展览时间是从2010年11月6日到2011年4月25日,展期将近六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光是三千多种花卉就得换多少次,还有种植与浇花的人力费用,是花市里的花价可以比拟的吗?其实,这些话在风暴刚开始时,市政府官员都曾经说过,可是好新闻得有个好标题,且细节会破坏新闻的趣味性,因此很自然就被刻意忽略。
直到媒体发现花卉博览会是台湾对外宣传的重要展览,不应该与选战挂勾,已经一大堆人被污名化了。花农、国际级设计师与市府大多数公务员都受到了不公平的评价。对花博展馆拿名牌跟地摊货相提并论式的种种污蔑,以及不分青红皂白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试问以后还有谁敢再参与国家对外宣传的活动。
把花博当花市看,是台湾媒体浅薄化的呈现。政论节目的名嘴们,更是这种浅薄文化的推波助澜者。一花一世界,从这场花风暴中,除了看到民进党拿应属台湾荣耀的花博当斗争工具的无耻,也突显了台湾媒体缺乏厚度的视野。两者同样的见猎心喜,所显现的更是台湾失去普天同庆心情的深度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