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了近三个月,翁奇楠案的杀手终于投案了,电视画面不断播放着廖国豪穿着红色T恤面无表情的模样。 舆论忙着讨论谁该为这个十八岁少年的冷血行为负责,家庭的破碎、学校的放弃、社会的病态彷佛都成为罪魁祸首,就是没人质问这个取人性命只为了想一战成名的少年杀手,他有一丝悔意吗?
如果不是因为角头翁奇楠被杀时有警察在场的影带外流,这件黑道杀人事件也不过就被摆在社会新闻版面的一角。案发当时未满十八岁的廖国豪即使被抓,也不会判太重的罪。出来又是一条好汉。现在这个案子因为全台瞩目,有人估计大概得判二十年徒刑,假释出狱也不过坐十年牢,出来才二十八岁,混个大哥当当应该指日可待。
出生在开设带粉味的饮食店的复杂家庭,父母离异,父亲毒品案入狱,隔代教养,国中开始结交损友,导致廖国豪一步步走上不归路。在追求暴力美学的电影中,该是会被塑造成悲剧英雄的形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不过是个社会边缘人。冷静的拿枪杀人,却把责任推给教育,推给老师不喜欢他的答案,这已经不是年少无知可以解释的了。居然还有人伪善的帮他找借口责怪他人,只能姑息出未来更残暴的廖国豪。
廖国豪的偏差行为,虽说有一部分是因为受到身处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扭曲价值观影响,却不该将自身的堕落归罪于家庭学校社会,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与他境遇类似的其它人,能不自暴自弃的选择奋发向上,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会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与其怪罪身边其它人的冷漠,不如说是自己个性上出现致命的缺陷。十八岁已经不算小了,没资格再要求别人的同情与谅解。
看着廖国豪那张国一时笑容可掬的古锥仔相片,对照如今铐上手铐的冷酷镇定,哪一个才是他的真实面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