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教课本就26页的思考题:把5、6、7、8、0五个数字填入算式的□里,使算式的积最大(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题目的大致意思是这个,但书上是以竖式出现的,这里改为横式)。
在教学这道题之前,我出了一组两个算式比大小的题目:24×3○23×4,35×6○65×3,236×5○536×2,让学生比大小。按照常理来看,要比较两组算式的大小得先分别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得数的大小。我让孩子们观察每道题中的两道算式中数字有什么特点。孩子们通过观察,每组中的两个乘法算中出现的数字完全一样,只是它们的位置有所不同。以第一个算式为例,只是把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一位数交换了位置,两个算式的个位数字相乘的得数一样,只需要比十位相乘的结果,前一个是60,后一个是80,还有同学发现,甚至可以只把3和4比就可以了,因为它们都要去乘2.同样第二道题则只需要比个位相乘的积,一个是30,一个是15,或者就把6和3比就可以了。第三道题百位相乘的积相等,只需要把5个36和2个36比较就可以了。听着孩子们头头是道的分析,当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此了。
有了前面的题目做铺垫,再回过头来做思考题,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想明白了一些东西。当我问孩子要想使积尽量大,得保证什么尽量大,很多孩子都回答要让三位数的百位大,其次是十位、个位,又问:“只让三位数尽量大,就能保证积最大吗?”一个孩子马上指出:不对,还得让一位数也尽量大。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应该尽量保证三位数的百位和一位数大,然后才考虑三位数的十位和个位数。这样一来就有了两种情况:765×8和865×7,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发现765×8的积更大。为了让孩子们信服,我亲自给他们用竖式算出结果来验证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一孩子马上又发现了,其实要让积尽量大,首先要保证一位数尽量大,然后才是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然后,我把思考题中给的0去掉,剩下4个数字,并把使算式的积最大改为最小,再让孩子们做,一小会儿好多孩子都列出了算式:678×5。问为什么?孩子说得津津乐道,不就是要保证一位数尽量小,再分别考虑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到底说得对不对,我可不能让学生无根无据地得出结论。于是又把678×5和578×6进行了计算并比较,发现孩子们是做得又对又快。这时还不忘损一下自己,告诉孩子:你们一下子就找出了正确的填法,老师智商低,就只能先把两个算式都写出来比较后才能找到正确的算式。我看见好多孩子自豪的眼神。
了不起的孩子!能把数学课上得如此有趣,我也得表扬一下自己:会思考的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