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诵读活动走进幼儿园
(2010-05-28 22:42:16)
标签:
幼儿教育育儿 |
【关键词】合理开发、文化精髓、终身受用、童趣化
一.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大师,幼儿期——人一生记忆的黄金时期
俗话说:“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人一生有很多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例如:婴儿7-8个月大时,是爬行的敏感期,这一时期训练幼儿爬行可以促进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在学龄前,又是幼儿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此阶段幼儿超凡的记忆力是我们成人都无法比拟的,那我们加以合理地开发,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经典应该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传承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音乐有音乐的经典、美术有美术的经典……而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等重要著作。对于背诵经典,成人没有救了,但小孩子却不然,让孩子们自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作用会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彰显。不必担心他们不理解,可以不求理解,只求反复吟诵,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经典诗文字字珠玑,美妙的音韵节奏会不断撞击他们的精神血肉并融化在他们的心智中。经典离我们其实很近,进到我们的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中,因此让孩子们背“小花猫,喵喵叫”,不如让孩子们背诵“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都说俄罗斯是一个酷爱艺术的民族,孩子很小就会经常被父母领到博物馆欣赏名画、听交响乐,应该他们不懂,但他们懂得熏染的意义。学英文也是如此,所以国学大师辜鸿明说:“今人习英文十年,开目仅能读报,举笔仅能修函,皆因从小读一猫一狗之式之文…”,所以不必担心孩子们不理解,只管把经典的东西背在肚内,一定终身受用。
三.让古诗文变得更加童趣化
我们成人学古汉语都会觉得枯燥乏味,那古诗文对孩子来说不就变成“天书”了吗?但是,经典就是经典,它言简意赅,用精辟的语言涵盖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将简单的词让幼儿加以理解记忆,如“君”是“你”的意思,“闻”就是“听”等等。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记住一些词语。再者,象《三字经》这本经典丛书中,有很多历史小故事,那么在每段的学习之前,先将好听的故事带给幼儿,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再讲“昔孟母,择邻处”,孩子们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次,《三字经》又是一本很有规律的丛书,如从“首孝悌,次见文”开始,分别讲述了十段内容,并且其中分别出现了一到十的数字,如:“首”就是“一”,“次”就是“第二”,再到“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一直写到“九族、十义”孩子们可以一边数着数字一边背诵,不会错了顺序。
四.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经典
要把经典再现到大家面前,可不仅仅是摇头晃脑地背诵,小朋友的表现形式可实在是多样,竹板一打,“三字经”就像山东快书一样说起来了。还可以分成几列,你一句,他一句,有问有答就像是在做问答游戏。两个小朋友一拍手,内容却不再是“你拍一,我拍一”。还有一边比划一边背的,是律动还是舞蹈,孩子们乐此不疲。老师们还可以用用心编成儿童剧、情景剧。当然,把“经典”唱出来也是非常有趣的。这就应该是幼儿园的、属于幼儿自己的经典诵读。
此外,经典诵读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只有老师们把经典参透,并且热爱经典著作,才能热衷于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