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闰月,是古人对农历中弊端的补救
(2023-03-06 15:36:01)
今年的农历又是闰年,又夸有两个立春日,为“双春年”。又具有13个月,25个节气。人们又在说道与闰年相关的谚语和忌讳,女儿们又在忙着給父母送闰年饼、闰年鞋。2024年又将是“无春年”,又要只有23个节气,又要流传诸多流言蜚语。农历为什么必须采取“19年7闰”的措施?如何计算闰哪个月份?只有知其然和所以然,才能明了农历的诸多弊端,才能摒弃人为因素制造的迷信色彩。
地球时间的三个基本标准概念:公转一周为一年;一年的12等份为一个月;自转一周为一天。中原地区的古圣贤总结了天候变换的规律性,又将每个月再细分出两个节气,作为指导天候变幻和农业生产的标识。一年之计在于春。古圣贤是以立春日为每一年的开端。在“二十四节气”图式中,立春的位置、逆时针周转方向和排列组合,都凸显出天之道统一对立自然法则。应该肯定,“二十四节气”是世界上最早最科学的历法。可惜,古人的农历却没有继承和沿用之。而是对月球的阴晴圆缺情有独钟,而是将月球的“影子周期”计算月份和年时间。从而将地球时间的三个基本标准概念错位三分之二,必然产生诸多弊端。
农历是以月球的“影子周期”计算月时间,称为“朔望月”,约29.5天。再以朔望月推算年时间,约354天,与地球年365.24天相差11天有余。源于厘定月时间的不科学性,所推断的年时间更是违背天之道自然法则。不用3年,就能比标准年时间减少一个多月。如果不反复地施行闰年闰月的弥补措施,必然导致一年四季的颠倒,就能产生夏季冰雪,冬天暴雨等乱象。
农历闰年的月份确立,取决于“二十四节气”:月份只有一个节气的前一个月为闰月。闰年虽然有25个节气,却是13个月,必然导致某一个月内只有一个节气。今年的农历三月只有一个清明节,是闰二月的缘由。
人们通常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建立农历时创立的。是历史性误解。从闰年月份的确立法则,就可肯定“二十四节气”的创立时间早于农历,或者为同期。是古代人将“二十四节气”移植于农历中,才导致诸多矛盾而降低了对天候和农业的指导意义。尤其在闰年的前后。
源于农历年月不是地球的标准时间,在19年中只有5个为正常年,有多达14年是“双春年”或“无春年”,无端端地制造出许多迷信色彩。“双春年”有“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无春年”则是“阳气不足,不利嫁娶和生育”,被视为“寡妇年”和“盲年”。
若是厘定“立春日”为每一年的春节,还原“二十四节气历法”,就没有“双春年”或“无春年”理念,那些人为因素制造的无稽之谈都可一扫而光。源于此,建议改革农历法,创立既有时间性,又赋有天候、季节、物候等诸多因素的“中国历法”。有拙诗为证。
地球斜影宽而长,常年遮挡月亮光。
朔日循环月份偏,望月推论年岁妄。
年闰月闰节气浑,双春无春迷信狂。
一年之计立春日,中国历法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