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产有多个海洋蓝洞,其中最知名者是位于永乐环礁—石屿礁盘中间。深达300.89米,为世界目前已知海洋蓝洞的深度之最。渔民称为永乐龙洞。2016年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为“三沙永乐龙洞”.
当前,人们对蓝洞的成因诠释还不统一。其周围岩石为碳酸盐者,人们尚可用陆地上的喀斯特溶洞理念和海水升降推测。“三沙永乐龙洞”等大多数海洋蓝洞的围岩,都是化学性能稳定的玄武岩,其成因就很难说道清楚。笔者应用“古石坑”理念诠释,应该具有说服力。
地球早期的爆炸反应最多最强,必然有一些被爆抛于高空的熔体,其离心力可与地球的静引力场抗衡一段时间。伴随着冷却凝结,密度增高,才陆续坠落。地壳在形成之前是熔体状态,早期爆炸活动所坠落的一切物质都当即被熔化吞没,不能遗留下任何痕迹。相反,在地壳固结稳定之后的坠落物质,也砸不出深坑来。只有在地壳呈现半凝结半熔体状态时,才能产生大规模的“古石坑”。在大陆架和群岛周围,缘于海水的保护作用,地壳的凝结速度缓慢,是产生海洋蓝洞偏多的缘由。也是玄武岩地壳的蓝洞深度胜于沉积岩地层者的原因所在。
一言以蔽之,海洋蓝洞是在海洋地壳形成过程中爆炸物质坠落的“古石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