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心理:撒谎不是真表达,原来背后有玄机

(2015-10-21 09:27:50)
分类: 心理

青少年心理:撒谎不是真表达,原来背后有玄机


孩子撒谎背后有玄机

《西游记》中孙悟空古灵精怪,又会七十二变,“骗人”那是不在话下,若将他编谎话的“罪状”一一列出,恐怕得有好长的单子可列,无数的旧账可算,无论神仙妖怪都上过他的当。总结起来,悟空的谎言究其目的和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为满足自己的小需要、小欲望而撒谎。例如.大闹天宫时悟空想去蟠桃盛会,撞见赤脚大仙,便明知故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段演礼,方去瑶池赴会?”无奈,只得拔转祥云,径往通明殿去了。定计将大仙引开,自己变作大仙模样,前去赴会。

(2)为了取经大业,变化骗人。在《西游记》中有数不胜数的情节是悟空利用自己七十二变的绝技和小聪明,变化无数,骗过妖精们的眼睛,同时略施小计,获得胜利。

好行者,伸下手把尾上毫毛拔了一根,捻一捻,叫“变!”即变做一个一尺七寸长的大紫金红葫芦,自腰里拿将出来道:“你看我的葫芦么?”那伶俐虫接在手,看了道:“帅父,你这葫芦长大,有样范,好看,却只是不中用。”行者道:“怎的不中用?”那怪道:“我这两件宝贝,每一个可装千人哩。”行者道:“你这装人的,何足稀罕?我这葫芦,连天都装在里面哩!”那怪道:“就可以装天?”行者道:“当真的装天。”

有时他也会耍耍小聪明,骗骗懒惰的八戒一起做事,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骗八戒去找宝贝,结果是去背死去的乌鸡国国王的尸体,惹得八戒一阵抱怨。

八戒口中作念道:“怎的起!怎的起!好好睡觉的人,被这猢狲花言巧语,哄我教做甚么买卖,如今却干这等事,教我驮死人!驮着他,腌膀臭水淋将下来,污了衣服,没人与我浆洗。上面有几个补丁,天阴发潮,如何穿么?”但是最后,师徒四人合力,救了乌鸡国的国王重生,收服了冒充国王的妖精,又成大功德一件。

(3)善意的谎言。例如第三十二回,唐僧师徒路经平项山,孙悟空去向一个樵夫问路。

樵子道:“此山径过有六百里远近,名唤平顶山。山中有一洞,名唤莲花洞。洞里有两个魔头,他画影图形,要捉和尚;抄名访姓,要吃唐僧。你若别处来的还好,但犯了一个唐字儿,莫想去得去得!”

而且据樵夫描述,那两个妖怪神通广大,还有五件宝贝,“就是擎天的玉柱,架海的金梁,若保得唐朝和尚去,也须要发发昏是。”孙悟空暗想,如果实话实说,“师父他不济事,必就哭了”,于是当唐僧问起樵夫怎么说时,孙悟空对听到的事实“加工”了一下。孙悟空说:“师父,没甚大事。即使有个把妖精儿,只是这里人胆小,放他在心上。有我哩,怕他怎的?走路,走路!”唐僧一听,放怀随行。

而总结一下,我们也能发现,悟空刚成人形,浪迹天地、初上取经之路时,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小私利而将各种谎言脱口而出,待到与师父和师兄弟历经磨难,一路西行之后,他也在慢慢改变,虽然他看不惯唐僧过于老实,却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很少再为一己私利说谎,而更多地考虑的是取经大业和师父师弟的安危。

悟空的谎言有着不同的动机和原因,我们的孩子其实原因更复杂。而且上一节中我们提到过,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孩子可能要到1 1岁左右才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也就是说,他们可能要到1 1岁左右才能区分什么样的谎言可以得到宽容,什么样的谎言会得到惩罚。而这就将一个难题交给了我们的家长,孩子谎言背后的原因和动机究竟是什么呢?因为只有搞清楚了动机,才可能对症下药,真正帮孩子改掉说谎的坏习惯。

儿童常见的撒谎的原因有哪些呢?

青少年心理:撒谎不是真表达,原来背后有玄机

(1)孩子记忆有误。三岁前的孩子记忆是不完整的,很容易出现记忆错误却以为自己记得很准确的现象,例如他可能明明刚吃完零食却再问家长要,并且说自己没有吃,这时家长切勿着急地为孩子冠上“撒谎”的罪名。

(2)逃避惩罚。父母管教过于严格的孩子,当他犯错的时候,很容易撒谎,因为说了真话,等待他的可能是一场“狂风暴雨”.对于孩子来说,最能逃脱“恶运”的办法就是说谎,如否认自己犯错了,或佯装不知道,这都是正常的表现,尚可理解。

(3)寻求关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爱吹牛的孩子,他们会在同学面前炫耀“我爸爸是××,他天下第一。”对事实夸大一番,孩子的小虚荣心就容易满足了,这也帮助他们在团体中获得认可。

(4)制造幻想。孩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有时候甚至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区别,因此,很容易混为一谈。例如,你问一个刚从动物园出来的孩子,看刭了些什么,他可能会告诉你,他看到了喜羊羊和灰太狼,并深信不疑。

3岁左右开始,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说谎,这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必然,但孩子的谎言和成人的谎言有本质的区别,家长需要认知孩子说谎的动机,也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后,一方面宽容对待,另一方面合理引导和鼓励其说真话。

切勿“闻谎色变”

悟空天生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在天庭也如鱼得水,在我们看来他似乎是天生会说谎,而且脸不红心不跳的。那我们的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撒谎的呢?

在研究孩子撒谎行为的实验中,最著名的就是要求小孩子不要偷看他们喜欢的玩具。在这些研究中,一个小孩子会被领进实验室,研究人员要求他面朝墙壁站好,然后说在他身后几英尺的地方放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把玩具放好之后,研究人员会对孩子说他必须离开实验室一会儿,并且要求孩子不要回头偷看摆好的玩具。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隐藏的摄像机会拍下孩子的一切举动。随后,研究人员回到实验室,然后问孩子是否偷看了。结果表明,在已满3岁的孩子中,大约一半的人会对研究人员撒谎。如果把年龄段提高到5岁,那么所有的孩子都会偷看,而且全部都会撒谎。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从我们学会说话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学会撒谎了。

一提到孩子“说谎”,家长通常都会怒不可遏,认为小小年纪就不说实话,长大了岂不是更容易当“骗子”。但是,心理学家认为,说谎是儿童心理发展必然的结果,而且未必是件坏事,关键是如何引导。

这里我们就总结出“谎言”的几个要素:①事实上的虚假性;②说谎者一定知道它的虚假性;③说谎者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那是真实的。而这里又必须说到另一个概念——欺骗。欺骗除了具有以上三个要素之外,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欺骗者企图培养他人的错误信念,从而令他人发生错误,进入误区。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家长更多的是将孩子的“谎言”理解成有道德意义的欺骗,因此无比恐慌,害怕说谎的孩子长大都成为骗子。

虽然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诚信危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感越来越低,但还是需分清孩子的“谎言”和成人的“欺骗”,切勿一刀切,认定“三岁看到老”错误地给孩子扣上“骗子”的帽子。

孩子在四岁前认知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无法关注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而且通常觉得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样。四岁左右,孩子开始有了关于他人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和认知,他们开始能区分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并了解到想法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可以给别人提供一些和事实不符的信息,以此具备了说谎的能力。简而言之,一个孩子能说谎的前提是他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这是孩子认知发展的结果,这种能力不仅能用来撒谎,也可以用来换位思考,培养同情心。

孩子撒谎怎么办?

孩子撒谎时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首先,孩子为什么撒谎?其次,孩子在撒谎前曾用过什么不撒谎的方式和我们交流,但没有达到目的?最后,孩子撒谎后想达到什么目标?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再选择恰当的应对和解决方式,效果会更好。

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撒谎,其特点和目的是不同的,家长的应对也应有所区别,下面提供一些相应的方法,供我们的家长借鉴。

(1) 1-3岁:孩子的第一个谎言很可能在这个阶段出现,主要是否认自己做了某事,或为了得到某物而说谎。

应对:父母不宜斥责,也不要逼孩子承认撒谎,应善意开导。

(2) 3-5岁:这时的孩子常把想象中的事物当成现实,这些被编造出来的谎言,更像是单纯的表演或自己的一厢情愿。他可能会说自己认识某个电视明星,或与一些卡通人物的奇特遭遇。

应对:如果孩子说了些你认为不着边际的话,不要直接打破他的想象,你甚至可以顺着他的思维,和他一起构造一个美好的情景。

(3) 5-12岁:这阶段,孩子有时会因为考虑别人的感受或不想伤害别人而说谎,这意味着孩子有了最初的社交意识。孩子还会因为达不到某种能力,不想使父母失望或被惩罚而撒谎。

应对:如果孩子说谎,不要以不让看电视或关进屋子作为惩嗣。应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帮他面对和克服困难。

(4) 12-18岁: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可能不再愿意和父母分享生活细节,如果你寻根究底,他们就会编出一些谎言敷衍。这是成长的标志。

应对:父母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但要把握尺度。如孩子经常因功课等说谎,家长就要表达不满。有的孩子会因压力说谎,父母在帮他化解的同时,还要告诉他这不能成为说谎的理由,诚实对一个人很重要。

(本文摘自韦老师新书《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分享与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20-34076058,13711195100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21191805

心理咨询预约QQ800001976 1246706478

微信公众号:广州市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    

微信号: wzz1003

新浪微博: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