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赶“520”求婚白天甜蜜晚上开吵 因各自婚恋观不同而产生矛盾

标签:
情感 |
分类: 社会 |
《东江时报》记者朱丽婷
昨日是不少情侣们喜爱的日子,“520”因其谐音“我爱你”,不少人都会选择在这一天求婚、结婚以表达爱意。但情侣们有的因各自婚恋观不同而产生矛盾,就如以下这则发生在去年5月20日的案例。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525/20140525111171897189.jpg因各自婚恋观不同而产生矛盾" />
案例
小玉(化名)与男友阿强(化名)相恋已两年。去年5月20日,阿强手捧鲜花单膝下跪,在小玉单位向她求婚,小玉点头后,两人得到众人祝福。这本事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就在求婚的那天晚上,当两个人在谈论到关于结婚的种种细则时,却发生了一场极不愉快的争吵。
小玉提出,结婚时酒席要在双方老家各摆一次,财产要做婚前公证,结婚手续要和房产证联名等手续一起办,而且要把妈妈接过来一起住。阿强则认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酒席没必要那么麻烦,婚后生活父母也不用太多干涉。结果两人分歧越来越多,争吵越来越激烈,原本甜蜜的一天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分析
市心理健康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余晓洁介绍,正由于家庭文化的不同,导致了男女双方婚恋观有差异。小玉从小在北方的一个单亲农村家庭长大,妈妈对她百般呵护,且时常教导她,女人凡事要自己懂得去争取。而阿强是南方传统的家庭出身,父母是知识分子,自幼接受的教养方式是简单理性的传统教育。两个来自不同家庭文化的个体,因为相爱走到了一起,但各自身上带着原来家庭的文化观念,却成为了两人从爱情走向婚姻的阻碍。
其次,双方心理预期有差异。小玉与阿强相恋两年,但极少在交流中谈及各自的婚恋观,男方从建立恋爱关系就是以结婚为目的,而小玉却是在观望中寻求着内心对爱情的安全感。
余晓洁还介绍,作为独生女且长在单亲家庭的小玉,“结婚将再一次使她与母亲之间在心理上产生分离焦虑。”余晓洁还说,正是这种分离焦虑更加重了小玉对于一些事项的坚持,她希望通过这些坚持来缓解内心的不安,这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原生家庭争取些许社会地位的方式。而男方无法理解小玉这种强烈情绪背后的心理原因。
建议
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80后、90后的恋人们,在经历从“恋”到“婚”的过程中,都出现了类似小玉和阿强的情况。余晓洁介绍,这其中并不是爱情出了问题,而是爱情中的恋人,都不是以单独个人来组建家庭的。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但无论爱情或者婚姻都是需要去用心经营和维护的。
余晓洁提醒情侣,在恋婚问题上,双方关键要充分了解、尊重并理解彼此的家庭文化,“有分歧时,需要尊重与协商,这里的协商并不是简单地让一方妥协,而是双方要调整到同一频道。”余晓洁还说,如果是以婚姻为最终归属的情侣,不妨可以找个合适的时间,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性格,从小对自己的教养方式,兄弟姐妹间的相处模式等。”而当家庭文化出现差异时,莫因此认为对方否定你的想法和决定,再进一步扩大到对爱情产生怀疑。余晓洁还说,婚恋观有差异,需要双方沟通协商,只有尊重彼此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共同商定出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525/20140525105244074407.jpg因各自婚恋观不同而产生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