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汾游学——寻根之旅

(2014-05-13 15:00:14)
标签:

情感

分类: 本会团体心理

供稿:PTP学员 谢裕均

编辑: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

文艺中心 宋益明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513/2014051314210834834.jpg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心理学的求学和心灵成长之路上,我一直像个无家可归的浪子,漂泊在天地之间。我知道我来自何方,却不知去向何处。临汾,一个神奇的地方;PTP,一个神奇的部落。韦老师,这个神奇的部落首领,在7天的寻根之旅中,精心为漂泊在外的浪子搭建了一个温暖的港湾,让大家的心船得以停泊。以下是我在游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理清团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之间的区别。团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这两个概念在游学前一直困扰着我,我的理解是两者都是团体心理治疗的分支。在经过7天的学习、体验之后,我逐渐掌握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一、进入深度不同:1、进入内心世界的深度不同,团体心理辅导很难像团体心理咨询那样直击个体内心深处;2、同一技术运用的深度不同,比如成长三部曲,运用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暖场环节中,意义较为局限,而在团体心理咨询中,此项技术通过导师深层次的引导,可将团体成员带回成长的情境中,回顾自己的人格模式,澄清人生发展历程。二、目标功能不同:团体心理辅导预防、发展大于矫治,团体心理咨询的矫治功能较为明显。

掌握学习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方法。以前学习技术就是把操作流程甚至是导师的指导语一字不落地记下,这种学习方式只能吃到一条“鱼”而未真正学习到“渔”和“鱼”。如何从吃到一条“鱼”过渡到学习“渔”、“鱼”呢?秘诀就是不仅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更要知其三。知其一:知其形——也就是熟悉技术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知其二:知其味——知道此项技术的操作原理;知其三:知其性——了解此项技术的理论基础。知“渔”后吃“鱼”还难吗?

对场的重新界定。格式塔学派认为行为必须由行为环境来解释,那么这样的行为环境究竟是不是我们理解的心理场呢?我想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为环境,作为决定因素和行为调节者,必须具有力量。在物理场中,没有力量便没有运动的任何变化。作为心理场的行为环境,力量(也就是场动力)来源于在这个场中团体导师的引导以及导师与成员的互动、成员之间的互动。而心理场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这个场必须安全且足够温暖,因为人们只有在安全感的支配下,才会像洋葱一样剥落层层外衣,表达自己的内心。

理清设计团体方案思路。对于方案设计的思路更为清晰,现总结为三个W一个H:WHY——为什么要做这个团体?WHAT——用什么原理和理论基础?WORTH——他的价值何在?HOW——怎么操作?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自问自答,方案也已基本成型。

团体导师的风格与自我修养。团体心理咨询中技术的掌握很是重要,但是“人”才是第一技术;在“人”这个技术中,导师的自我修养是带领好团体的关键。课上将团体导师要遵循的伦理条例进行汇总,总结如下:

1、不接受咨询关系以外的关系;

2、团体咨询中,不做破坏场安全的行为;

3、正确区分“好奇”与“猎奇”,正确使用“好奇”;

4、不接受咨询费用以外的报酬;

5、个人信息保密;

6、签订契约,特别是治疗性团体要考虑生理条件是否匹配;

7、录音录像前需经过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相关文件;

8、尊重不同文化;

9、在混合型咨询中,团体导师需正确对待来访者;

10、要保护教育性团体成员,找共性,不找个性;

11、正确处理移情。

细节的意义。细节在成长性团体中的意义对我的冲击是最大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着效果,每一个细节都是内在个体的自我呈现。比如“递纸巾”这个细小的动作,功能有三个:1、安慰团体成员,此时同理心发挥了作用;2、干预(制止)团体成员的流泪行为;3、勾引(激活)流泪行为。而这三个功能的背后都是递纸巾的人自我人格模式的投射。正确递纸巾的方式只需将纸巾递到团体成员触手可及的地域,这个地域称之为边界,团体导师既未入侵,又能干涉。

避免二次伤害。在团体心理咨询中,还有一个问题应该被重视,就是怎样避免“二次伤害”。团体成员是在安全、温暖的场中,一步步把自己分享给大家,其中不免有伤疤会被重新揭开。如果团体导师未能及时发现或者有效处理,将伤口缝合,就有可能让成员在场中再次受到伤害,失去安全感。团体导师应该本着受助者心理利益至上的原则开展工作。当然,受助者也应该正确对待创伤,避免陷入问题模式。在最后一天的课上,老师语重心长给我们三句话,我把这三句话概括为走出受害者模式。

心灵成长模式:走三步,退两步。这种看似“走三步退两步”的成长,实质是一种华丽的转身。很多时候,成长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方向的问题,有了这样的转身,不但增添了许多方法,更在选择上有了更多的可能。心灵成长的三部分:蒸发一部分、接纳一部分、升华一部分。这就要做到在呈现中表达,在表达中转换,在转换后整合,在整合后康复。呈现、表达、转换是循环性的;康复后仍需评估,评估后又重新开始表达、呈现、转换,有时也可能在呈现中就已经转换甚至康复。

七天的课程,老师倾囊相授,给的太多太多;我只能将自己幻化为海绵,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这里记载的只是浩瀚海洋中的些许几滴。

最后,借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诸君共勉。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513/20140513142275377537.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