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旅”之感悟

标签:
净化心灵情感 |
分类: 本会团体心理 |
供稿:麦嘉泉
编辑:PTP心理部落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512/20140512145839323932.jpg
在这次山西临汾”回家之旅”当中,我对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这种认识已经刻在我的骨子里面,完完全全地变为自己的东西了。在此,我希望在本人的视角上,对整个团体咨询的流程作一个阐述,浅谈愚见:
前期关系建立:就和催眠技术和个体咨询一样,前期关系的建立,直接影响了在咨询过程当中的效果。如果导师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权威、自信、知识与理论、关注等),则不能取得团体成员的信任,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次团体咨询会失败。因为咨询当中不存在失败,也许一位优秀的团体咨询师能在2小时内能达到很好的预期目标,而缺乏型的团体咨询师则需要5、6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前期关系是整个过程中决定性的一个步骤。团体咨询师必须对自己充分自信,这样就能很好的说服团体成员。
场的建立:场技术的使用和场的建立对后期使用工作技术的阶段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若没有场技术,团体成员则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整个环境。在此,我深深体会到不论精神分析、催眠、绘画治疗或者其他其他治疗手段的原理都大同小异,首先要让来访者充分放松,集中注意力感受当下。场技术有无数多种,甚至此时此刻我们也可以随时创造一种场技术,甚至任何东西都可以转化为场技术,亦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团体咨询师,关键在于我们要理解场技术的本质。在这几天中,印象较深的是韦志中老师使用了“可爱的小猫咪”和“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的场技术。其实就是通过设置一个规则,并说服团体成员必须遵守,从而让大部分团体成员都能融入当下的一种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设置中加入趣味性,这样能消除成员的戒心,让其更加放松地投入当下。因此,可以简单地理解,任何游戏都可以转化为场技术。
动力走向:动力的走向是非常的重要的,用例子说明,你对一个在玩电脑游戏的人说话,他过后什么都忘了。你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下对你的朋友说严肃的话,他会觉得你妙明奇妙。你在悲伤的气氛下对成员呈现悲伤的情节,比起在一个欢快的环境下,显然前者能使成员更好更快的回到那一个当下。所以,在使用场技术的时候要在心里面要有一只“天眼”,仿佛能看到整个场能量和动力流动的变化,并且能够控制其走向。控制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导师主导去控制(语速、语调、音量、引用例子、选择技术等)。亦可以通过技术主导去控制,选择不同的技术,会产生不一样的动力走向。在前两个方式的动力走向控制,导致最终每一个动力源发生变化,此时一个动力源将影响另外一个动力源,因此可以理解为动力作主导。而实际应用上,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工作技术:这是在整个团体咨询过程中,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阶段。所有步骤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前面一切的阶段都是为此阶段作铺垫,却又是不可或缺的。同样的,工作技术有无数多种,当我们理解其本质之后,生活中任何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工作技术。这跟其他流派的技术本质的相同的,主要是呈现导致相关心理问题的那个画面,把你带回那一个画面,然后再转化为你所需要获取的关键信息。最后进行整合亦即是修通的阶段,使其对这件事情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整个工作阶段,核心理念就是要改变原有消极的观念,将其转化为积极的信念,使其更勇敢和更有意义的生活下去。所以,工作技术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让团体成员更全面、更多角度地认识自己,而不是靠导师用嘴巴说的,这亦是体验式团体的精髓,通过让个体真实地去感受,从而产生更深的认识。因为往往产生心理问题的个体过去只关注到事件不好的一面,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导师能给予其充分的时间去认识整个时间。不好的方面依然存在,但成员会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积极的一面。最后,导师作出点评,我认为这是个配合修通的手段,主要还是让成员能自己更加认识自己,让其人格特质和思维模式发生根本的变化。在以后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能确保不再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