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TP顾问专栏】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的回顾与展望(杨鑫辉)

(2014-04-24 14:02:43)
标签:

心理医生

ptp

科学

中国现代

心理技术学

分类: 本会团体心理

本文已整理,作者为PTP顾问杨鑫辉

作者:杨鑫辉(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摘要:由于社会实际生活对心理学的呼唤,随着科学由分化走向新的综合,重建现代心理技术学便应运而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近20年间,已建构成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的新体系;成立了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出版著作、研发软件、培养新生力量的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其心理技术产品推动了心理学为社会生活实际服务。应当进一步面向社会生活,拓宽研究视野,更好服务社会;在扎实开展心理技术应用工作的同时,积极搞好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将研发新的心理技术产品与培养新生力量结合起来;继续努力搞好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心理技术学 中国现代 工业心理学 技术应用 应用研究 应用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 心理科学 适应社会 中国心理学会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24/20140424113833783378.jpg

(本文发表在《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2013年01期)


现代心理技术学,在我国从一个较陌生的名称到逐渐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热点,已走了二十多年的路程。为了更好地推进心理技术应用工作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它建立的过程,了解其发展的现状,展望其继续努力的前景。

一、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的建立

(一)世界心理技术学简史回眸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L.W.Stem )于1903年最早提出心理技术学(Psycho-technology)的名称。侨居美国的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H. Munsterberg )在1913年~1914年间出版了两本专门著作《心理学与工作效率》和《心理技术学原理》,可视为西方心理技术学的开端。当时主要是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围绕职业选择问题开展研究,以提高生产率。

心理技术学的另一位先驱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克拉佩里德(Edouard Claparede )。他提出用心理学知识进行主动干预,来处理现实生活中个人与群体的问题,解决商务、教育和政府的问题。并且于1920年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心理技术学会议上建立了国际心理技术学协会[1]。以后每一两年就举行一次国际研讨会,促进了心理技术学在各国迅速发展。由于心理学应用分支越来越多,1955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把国际心理技术学协会改成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此后,心理技术学的名称就很少用了。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24/20140424113818331833.jpg

(本文作者为PTP顾问杨鑫辉)


(二)重建心理技术学的必要性

笔者提出重建心理技术学的思想基础,可追溯到1979年提交中国心理学会天津会议的论文《略论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2]。该文在考察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后提出:应用与普及是心理学发展的生命力。此后笔者逐渐认识到必须在中国重建心理技术学,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第一,从科学理论看,每门科学都有技术科学层次。钱学森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每个科学技术部门都可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具体应用)三个层次。“介于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技术科学,它一方面是基础科学的应用,一方面又是不只一门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形成得更晚一些,大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3]。很显然,如果心理科学中没有心理技术学,就违背了具有普适性的科学层次的划分。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题为“展望21世纪科技”[4]的汫演中说:21世纪头三四十年,科技发展的重点将不是“科”而是“技”。其启示是,发展心理技术学及其应用,也将是心理学的一个重点。

第二,从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的关系看,必须发展心理技术学。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于20世纪40年代就作了如下精辟的论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来,理论都是以应用为基础,理论是由应用发展而来的(因为应用上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解决)。故研究心理科学者应把这根植在应用上”[5]。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早在20世纪20年代更直截了当地说:“新的心理学应植根于心理技术学之中”[6]。把发展心理技术学,看成是当时苏联心理学摆脱危机与困境的重要出路。

第三,从社会生活需要看,要求心理技术提供帮助与服务。人们不满足于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更希望能掌握一些心理技术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诸如职业的心理选拔、人事心理与管理心理、社会心理倾向、心理健康、运动竞技与心理素质、广告与营销心理问题等,都需要心理技术的帮助。

第四,从经典心理技术学的局限性看,需要重建与发展心理技术学。我们将原先的心理技术学称为经典的心理技术学,现在要建构新体系的心理技术学称为现代心理技术学。重建包括:以辩证唯物论作为哲学方法论基础,而不是“处于哲学斗争之外”,并强调为广大群众服务;始终首先重视人的因素,而不能像原先只强调“技术进步”;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现代心理技术学应为包括各种已有心理技术的综合学科。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24/20140424114316371637.jpg

(成为学校心理执行师,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最大化)


(三)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体系简介

过去,中国一般不使用“心理技术学”这个名称,但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已有工业心理学和实业心理学的研究与介绍,近二十多年又发展了人类工效学和工程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所谓重建心理技术学,是针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它被“应用心理学”的名称所取代而言的。重建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是笔者1988年在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学术年会上正式提出的,即后来发表的《心理科学应当面向社会生活》[7]。第二年笔者开始招收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1999年发表了《略论现代心理技术学的体系建构》[8],并招收心理技术学及其应用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初笔者出版专著《现代心理技术学》[9],在过去所做的课题和给研究生授课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它的体系内容。

所谓现代心理技术学,是应用现代心理学原理、方法及心理测试、测量、统计等技术手段,研究社会生活实际部门中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的综合的应用理论学科。它不是心理实验室的技术问题,而是介于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中间层面,一方面是心理学基础科学的应用,一方面又是许多具体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即中层理论。就个体来说,有人员心理素质测评技术,包括人力资源幵发与管理技术。就群体来说,有社会心理测査技术,包括群体心理、社会心理倾向性和民意调査技术。就个体与群体心理是否正常来说,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就经济是个体和群体的社会活动中心来说,有经济心理技术,包括金融、保险、广告、营销与企业形象策划等技术。此外,从人的社会活动来说,还有军事心理技术、司法心理技术、工程心理技术、运动心理技术、艺术心理技术等。它们构成一个整体而与心理学各种具体应用问题发生联系。心理技术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工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等。

二、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的现状

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的发展现状可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连年举办研讨会

江苏等十多个省市的心理学工作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参加,揭开了该领域全国性研讨会的序幕。第二届,2001年在上海由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举办,会上成立了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杨鑫辉为会长,俞文钊、沙莲香、余嘉元、傅双喜为副会长,赵凯为秘书长;研究会隶属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挂靠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第三届,2002年甶湖南师范大学在张家界举办。第四届,2003年在江西萍乡高专举办。第五届,2004年在四川绵阳师范学院举办。

第六届,2005年在广州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举办。第七届,2006年在幵封由河南大学举办,增补顾海根、苏永华、吕建国为副主席。第八届,2007年在昆明师范学院举办。第九届,2008年在辽宁沈阳师范学院举办,增补童辉杰为副主席。第十届,2009年在北京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诺姆斯达研究院举办,增补许燕、时勘、张掌然为副会长。第十一届,2010年在武汉大学举办。第十二届,201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十三届,2012年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第十四届,2013年将在常州市江苏理工学院举办。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24/20140424114523052305.jpg

(《学校心理学工具箱1.0》亮相2013年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二)出版了心理技术学专著、丛书与论文集

2005年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杨鑫辉所著《现代心理技术学》,它是笔者在多年来给心理技术学硕士生、博士生授课讲稿基础上写成的,可视为我国现代心理技术学的一项标志性成果。2001年在上海会议期间策划、江波主编的《经济心理战》丛书和杨鑫辉主编的《心理技术应用丛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从2002年起,集结论坛与会者的部分论文,每年正式出版《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第1辑称《论丛》)一本,至今已出版5辑。这份年刊式的《研究》是论坛参加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此前,我国研究心理技术应用的论文,分散地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大学学报以及其他论集上。

(三)多所高校建立了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或中心

研究,如汽车驾驶员适应性心理素质比较,射击运动员心理选材,离退休干部心理反应差异性,洪涝灾害中情绪反应的调査研究等,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2001年,萍乡高专建立了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并强化了原有的心理咨询室。2004年,绵阳师范学院建立了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并与四川省新华劳教所联合建立了“新华违法心理矫治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从1995年起一直在开展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后又建立了研究中心,以强化这方面的研究。

(四)开发研究出一大批心理技术软件产品,积极为社会各部门和民众服务

许多参加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学术论坛的单位和个人,下力气开展心理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工作,为社会各类实际部门提供心理学的指导与服务,在历届研讨会上,都有一些心理技术开发产品的交流。就单位而言,例如上海四达测评研究中心,由主任苏永华博士领衔,开发了心理测验、人力资源测评等方面的软件,提供网络测评服务。他们开发的“华瑞人才测评软件”曾荣获上海发明协会授予的“创造发明奖”。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由人才测评中心技术总监蔡圣刚博士领衔,也开发研制了一批人才测评软件,广泛用于人员选拔工作。就个人而言,我国第一届心理技术学博士、苏州大学童辉杰教授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已独立开发研制出多种软件包:《析梦软件v3.3 X笔迹投射分析技术专家辅助系统v2.0》《中学生心理素质评估系统》《学生个性发展评估系统》《心理卫生评估系统》等。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24/20140424114895509550.jpg

(现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越来越需要心理技术的帮助)


(五)重视心理技术应用人才的新生力量的培养

新生力量是事业发展的根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师范大学率先在全国招收多届心理技术应用硕士研究生和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布在大学和省人事管理部门、航空公司、电视台、金融等实际部门。20世纪90年代后期,南京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心理技术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提升了人才的培养层次,博士生毕业后主要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许多高校和实际部门的年轻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积极参加心理技术应用学术活动(对心理学研究生和大学生减免会务费)。每年举行的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讨会的参加会议人员,中青年人数占四分之三,多次会议都有数十名大学生、研究生旁听。论坛理事会成员中青年也占三分之二。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三、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的展望

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及其实际应用也将与时俱进。

(—)应在学科建设方面有所前进,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心理技术学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理论水平与学术水准。建议心理学系尤其是应用心理学系给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现代心理技术学课程,并将其作为应用心理学的概论课,以满足社会对心理技术应用的迫切需要。

(二)进一步面向社会,更广泛地开展心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定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走出课堂,走出研究室,努力解决社会生活向心理学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来为社会服务。例如,各类人员的人才测评与人员选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群体心理倾向调査与预测,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营销广告心理,消费心理与行为,金融、证券、投资、保险心理,司法心理,军事心理等。研发出新的心理技术应用产品,并将原来研发的产品推广出去。这些工作一定要与培养新生力量结合起来。

(三)每年一次的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讨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更加受到欢迎

承办单位和参会人员将越来越体现出大学与实际应用部门、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与实际部门工作者相结合的特点,研讨的主题要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迫切需要,研讨的内容可以是较全面的,也可以是某个方面的问题。

(四)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将加强自身的建设,搞好经常性工作

首先,论坛的理事会成员将更加年轻化和向心理学实际应用部门扩展,使之更具有活力和广泛性。其次,进一步健全论坛的经常性联络工作和组织工作,建立秘书组、培训教育组和网站;创造条件为建设成全国性二级学会而努力。最后,办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的学术交流园地,继续坚持每年出版一本《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文集;开通“心理技术应用”网站,经协商由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与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合办。

开明出版社在出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于2013年创办《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将有力推进心理技术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

心理科学包括理论思辨和技术操作两大方面,心理技术学属于技术操作方面,非常有助于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学发展的生命力,心理技术学的建立将使心理学日益成为科学中的热门,学校中的主课,生活中的常识。

参考文献

[1]鲍利克?新世纪版国际心理学手册(下册)[M].张厚菜,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03-704.

[2]杨鑫辉.略论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J].江西师院学报,1980,( 2).

[3]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5.

[4]杨振宁.展望21世纪科技[N]?扬子晚报,2001-09-17-A5.

[5]潘菽.潘菽心理学文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91.

[6]维果茨基文集[M].俄文版第1卷,1982:    38.

[7]杨鑫辉.心理科学应当面向社会生活[J].心理学探新,1990,(2) .

[8]杨鑫辉.略论现代心理技术学的体系建构[J].心理科学,1999,(5).

[9]杨鑫辉.现代心理技术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4.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24/20140424115597689768.jpgPTP顾问介绍:

杨鑫辉,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省重点学科心理学科带头人,校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兼评议组长。为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全国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委会主任,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顾问,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人机环境专业委员,《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学探新》名誉主编,《心理世界》顾问,江苏省心理学会高级顾问。


 

 

全国独家提供整套学校心理帮助计划(SAP)的专业团队

 
【PTP顾问专栏】中国现代心理技术学的回顾与展望(杨鑫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