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志中谈教育教学最优化探新(一)

(2014-04-11 18:46:53)
标签:

体验式团体

韦志中

心理医生

教师

学校

分类: 教育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11/20140411183846454645.jpg

过去教育教学改革,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层面再到社会期待层面,都是用改革这个词。改革意味着打破原来已经有的一些模式、观念和方法,重建一个体系。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上面的政策是比较好的,因为政策是学者制定的。而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纯学者,只是进行理论研究,实践部分的比例不如来自实践研究的学问研究者的比例高。学者之所以能称为学者,主要是因为在他研究的领域有一些理想化的东西,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源于教育又高于教育。因此,从一开始,对学者而言,就有一个高屋建瓴的方向引领。那么,在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个“如何落地”的问题其一,改革其实是一种新思想、新思潮、新方向,“新”就意味着:现状和我们具体能做到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即从现有的状态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就是教育教学改革要提高的最近发展区。其二,一线的老师、教育管理者和执行者不是学者,他们看不到学者看到的高度,执行的时候往往就打了折扣。

一般的老师看不到改革的理想状态,看不到就认识不到,再加上本身又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因为上面更多是个大方向,所以这些就为教育教学改革增加了难题。实际上,在现实中就突出了几个难题:一是普通的老师和基层的实际操作者能不能领会改革的精神和高度;二是有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做到那个程度,达到那个高度;三是面对新事物来临的时候,人们内心往往会产生恐惧。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讲别人是容易的,指出别人的缺点,告诉别人怎么做,这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当针对自己时,向自己开刀则往往比较难。就是说,执行者和被执行者是同一个人时,比如说你是咨询师又是被治疗者,也就是自我治疗时,问题就来了。你的心理资本,心理能量和条件不够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我再等等,我再看看”这样的情况,因此,推进就会比较慢。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11/20140411183811351135.jpg


改革对老师自身的要求也相对更高比如,教材改了,原来更多的是教学知识点,现在我们越改越薄,体验式越来越多。课堂的体验,更多地是要老师创设情境,更多地是要以学生主导课堂的方式进行上课,进行学习。这样的情况下,原来的教学是要用十本书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本书的知识,学得更精。现在的教学改革是有创造性的,就是说是围绕着三位一体的课堂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实现。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就意味着,教师要转变过来,用一本书的方法教会学生会十本书的知识或者掌握一套去学习十本书的知识,也即是说,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这种转变是比较巨大的,要求教师既是执行者又是被执行者,那么就会出现“黔驴技穷”。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挑战就会很大。比如说,过去,要求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备课之后教给学生,这不是难的。明天有几节课,今天他备下来就可以了。而现在,要求教师把知识在不告诉学生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会,这就比较难了。不告诉学生,就是不再读给他们了,而是要创设一个教育情境,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从而获取知识。那么,这里面就多了一门技术学的功课,就是要把知识转变成教育情境的技术,我们叫做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包括体验式团体物理教育技术和体验式团体化学教育技术

技术是一门学问,涉及面比较广。它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不仅要求具备学科知识,还要求具备把知识转变为技术的技术学知识。而传统教育技术太狭窄,只限于对多媒体的运用和一些比较常规的信息技术等硬件。实际上,不包含心理技术学和教育技术学交叉的把知识揉碎了变成一个具体的流程的这种技术,这是软件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包括硬件部分,还包括软件部分。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骤然间翻倍。我们疑问的,在要求提高了一倍的情况下,教师还能不能做到呢?他们还愿不愿意做呢?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甚至快要退休的教师,都有职业倦怠了,还让他们改革,他们就会嘀咕:改什么,革什么,要革我的头啊,让我在年轻人面前没有面子啊,让我在学生面前丢丑啊。原来我在讲台上好好的,你现在让我走下讲台来,让学生们来教我。教师在心理上可能就接受不了。

总之,教育教学改革老师面临的难题:一是知识,二是技术技能,三是心理,也指心理资本。这三者息息相关,如果老师原来没有扎实的理论体系,就欠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的“米”。如果老师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支撑,就没有办法把知识转变成体验式教育课堂,进而把握课堂。即使前两者都具备,但是人本身心理上不接纳,比如有职业倦怠,不喜欢课堂,不喜欢学生。即使这些老师应学校要求,参加了新教育教学改革培训,也是准时准点,但是不上心,只是玩玩手机,看看风景。这样,就导致我们没有办法顺利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也很难取到成效。

 

口述:韦志中

编辑: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   新闻中心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411/20140411184093989398.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