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社交能力应从娃娃抓起

(2013-07-27 15:32:39)
标签:

育儿

社会交往能力

情感

出处

从娃娃抓起

分类: 心理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是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而90%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培养社交能力应从娃娃抓起

 

  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 

  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这对他进入学校或者社会,与人交往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个礼貌的孩子总是会得到更多的喜爱,他的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而他也更容易融入朋友圈中。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广州著名心理学者韦志中先生建议,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孩子逐渐建立社交能力。 

 

  第一步:接纳孩子的社交困境 

   很多时候,成年人往往误解了孩子的世界。儿童的社交能力并非意味着他必须彬彬有礼、见谁叫谁、谦让合作、没有冲突,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我们教给他,他就会了,就一劳永逸了。社交能力是在不断的体验和联系中逐渐开发的。无论是承认还是儿童,社交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认可他人存在、体会他人情绪、接纳他人行为,这些都需要我们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练就。 

 

  第二步:接纳孩子之间的社交“冲突” 

 

  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们往往倍感头痛。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冲突是坏事情。我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边界,一旦起冲突,就意味着关系破裂,所以我们一向避免冲突,压制冲突。因此,我们也难以接受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 

  不过我们或许可以从动物界学到一些东西:小狮子打打闹闹的时候,狮子妈妈和爸爸都懒懒地躺在一边,不理不管不干涉。因为它们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们解决矛盾,虽然能取得一时的和平与宁静,却阻挠了幼儿生存技巧的开发进程。打闹是在为幼狮成年做准备。 

 

  第三步:耳濡目染学礼貌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示范社交场合的礼节,比如见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见等。平时在家里,家人之间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如“劳驾”“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等。孩子会将这种礼貌内化,日后时机成熟,便会自然融入行为当中。 

   幼儿并不理解“礼貌”的重要性,不知道为什么要“叫”人。这个陌生人也许对父母来说很重要,但是跟孩子自身却毫无关联。幼儿天性只对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发生兴趣,而很少向一个不知道是谁的陌生人展示笑脸。  

 

 第四步:循序渐进懂分享 

 

 让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则尊重孩子的意愿,告诉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切忌家长说了算,为了显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给别人,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儿”。在家里,让孩子分清每个人的所有权,未经许可,不能随意翻动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面,拿到他人玩具之前,一定要征得对方同意。 

  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轮流”、“等待”等规则,比如在游乐场,大家轮流玩秋千,谁先拿到谁先玩,后来的小朋友要等待。出去多带一些玩具,包括一些孩子不那么在意的玩具。首先让孩子学会“交换”,有助于孩子学会分享。 

 

(本文摘自韦志中心理咨询网 http://www.wzz.com.cn/index.asp   原创文章 分享时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