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心灵的四季:心灵成长沙龙圆满结束

标签:
教育韦志中心灵的四季沙龙心理咨询健康 |
分类: 沙龙 |
心灵成长背后的故事心理学系列沙龙通讯
通讯员:李斌
沙龙围绕心灵成长的四季:春、夏、秋、冬。运用自然界的四季变化,象征心灵成长的四季状态,深度解析心灵成长的规律变化,及科学应对策略。
韦老师带领大家分享的另一个话题是避免“舍近求远”。他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成长经验。避免只向外索取而是向内进行探索的“舍近求远”。避免只学习专业知识,不重视自己的心理人格的完善的“舍近求远”。避免只学习“奇门绝技”,而忽略了开学心理学体系的学习的“舍近求远”。避免有了心理困扰不需进行治疗,而是到处打着帮助别人治疗别人的“舍近求远”等。透过一系列的“舍近求远”的案例和分析,大家澄清自身所处的阶段,并且直接进行,这样可以减少浪费时间,也避免伤上加伤。
其中几个沙龙成员,分享了自己的心灵四季的所处的季节,韦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探讨。
在回答成员提出的“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的六个阶段”时,韦老师说:你问一个人,什么是心理咨询,如果他回答“心理咨询就是助人自助”。这说明这个心理学工作者还处于开始阶段。
如果他的回答是“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遇到心理困扰的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中规中矩”阶段。
如果他的回答是“心理咨询就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人格互动的过程”。这个心理学工作者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因为他不仅只注重心理学技术,而是透过心理动力来解决问题了。
如果他的回答是“心理咨询就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互影响,最终成为一个人的过程”。这时候又进入到另一个高度。因为他不再只着重解决所谓的“问题”,而是把“成为一个人”作为了心理咨询终极目标。
这些都是人性观在发生变化,从重视技术,到运用科学理论,再到运用自身这个人作为治疗技术。从透过来访者这面镜子来完善自己的的所谓“自助”,到不断擦亮自己的这面镜子,转换成为“自助助人”。也就是先完善自己,再进行助人,避免出现“谁治疗了谁不知道”这样的尴尬。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沙龙开始的时候,韦老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问题,我们是希望自己的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而进行成长,还是我们就只是为了心灵成长。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两条路是有很多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
韦志中:心灵成长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才能利用自身资源不会“舍近求远”。
春夏秋冬心理成长的四季,是韦老师在几年的实践中总结的一个具有本土文化的一种心理象征思想,也是在工作坊中运用的心理技术。第一次提出来是在2009年的专业工作坊上。后来被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引用。希望有机会参加韦老师带领的体验式的“心灵四季心理成长工作坊”。
祝贺这次沙龙的圆满成功,祝愿所有参与者在接下来的心灵成长道路上顺利快乐!
预告:从6月16日晚开始,韦志中老师将在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连续九晚,主持《父母心理学堂:和孩子一起成长》专题讲座,每期一个针对性话题,期期精彩。详细登录:www.wzz.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