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女儿偏科了—解读妈妈焦虑背后的深刻原因
陈丽峰
昨天一位年轻妈妈充满焦虑地跟我说“怎么办呀,我的女儿偏科,严重偏科”我问她“你女儿多大了?读几年级?”“五岁,幼儿园中班。老师跟我说了,其实我也早就发现她偏科的问题。老师布置的作业,画画、手工什么的,根本不用我叫,做到吃饭也不肯停手。可一到让她写字,四个字,每个字写两行,她能磨蹭半个小时也写不了两个字。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尿尿,气死我了。她现在就这样偏科将来可怎么办呀”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从理解儿童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待。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教育要遵从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就成了拔苗助长。
对于一个五岁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说,她手部肌肉对于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还未完全成熟。汉字有复杂的笔画和结构,还必须严格地写在四方格内,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何况一个字要写两行,每次要写四个字,这个要求孩子是较难以完成的,何况也是过于枯燥无趣。所以孩子表现出不爱写字,以磨蹭来逃避写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个时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孩子手部肌肉精细动作的能力,比如用手指夹绿豆,也可以在纸上写个较大的字,跟孩子一起用铅笔沿着笔划把字刻下来等有趣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我是非常不赞同让中班的孩子以这样刻板的方式来学习写字。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整个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基本社会化,为进入学校的学习建立必要的规则意识及与同伴及老师相处的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树立信心,建立自尊。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游戏期”,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实现”。过高的标准和期望只能使儿童感受失败,形成低水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终导致停止奋斗或者引起儿童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最终导致身心疾病。
然后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材还是首先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人?幼儿园阶段多认字和写字,可能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还是比较保守和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教育就是多学点知识。何况可能许多家长也无法理解,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东西都很难用量化的东西来看到。反而是孩子今天又会写几个汉字,读几个单词更能让家长觉得付出的不菲的幼儿园园费是有所回报的。但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然后才是材。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误区。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妈妈们从怀孕之前就开始比赛了,胎教、早教,没闲着。进了幼儿园,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看见自己孩子某方面比不上其他孩子就焦急地不行。其实教育的眼光和视角应该放在更长远来看,应该把培养的目标定在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教育不是短跑和百米冲刺,教育根本意义上说是长跑,甚至是场整个人生的马拉松比赛。当孩子出现暂时发展上的滞后或问题,都要把它拉开来看,这个问题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到底有多严重。
儿童时期的培养重点应该培养其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品质,给孩子一生的发展提供力量,打好基础。好比参天大树需要扎好根基,才能提供其成长的营养。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一个耐心而又懂得其发展规律的园丁,提供最好的土壤和阳光雨露。
最后我们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焦虑。
为何孩子的一个暂时性的成长问题,会引起妈妈如此大的焦虑,这背后到底隐藏了妈妈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我们家长也曾经是受伤的孩子。
在我跟这位妈妈交谈的过程中,当我谈到有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其实承受了跟他们年龄完全不相符的精神压力,为了成绩付出的是童年的童真和快乐,一旦突然面临某次考试没考好,对她们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这位妈妈的眼眶突然红了,她说起自己童年的一段往事“其实我的父母就是一直这样严格要求我的,我小时候的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不知为什么有一次没考好,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我,罚我整个晚上什么事也不准做,一个人坐着检讨自己到底错在哪了。那个场景我到现在也忘不了,每次想起内心都充满了恐惧。”
是呀,我们今天的家长,当年也曾是个受伤的孩子。父母的某些无意识的不当做法,对我们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成长,这些东西都内化到我们的潜意识的深处,平时无法知觉。但我们却无意间会复制当年父母的一些教育模式,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家长的孩子的要求其实可能隐含了自己对未来的焦虑。
现代社会的压力日益增长,许多家长正处在多重压力之下,自己可能也充满了迷茫和找不到出路,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对自己目前状况并不满意的家长,可能希望孩子千万不要重复自己的老路,一定要超过自己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那些自身发展比较好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可能更高,觉得孩子无论如何应该比自己更强才对,于是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和高标准,一旦孩子无法达到,就充满了对孩子的失望。
跟我交谈完,这位妈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呀,一个简单的仿佛是孩子的问题,其实背后反映了我们全部的教育理念和我们自我的内心世界。
其实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再次成长的。当你能够正确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其实你自己也开始走上了一条自我成长的阳光路。当然这一路有风景也有风雨,但跟孩子一起成长却是我们今生最大的财富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