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模式第二阶段心灵有感

(2010-11-01 20:30:58)
标签:

育儿

心理剧

情绪

情感

健康

生活

韦志中

本会

团体心理

本会模式

教育

分类: 本会团体心理

心灵成长之旅

——本会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有感

宋红琨

感触

双手搭在旁边人身上的第一个圈围起做联接的时候,我是紧张不安的,但我能感觉到我旁边的靳艳很平静。我按照导师的要求用目光跑一圈,但是我跑了很多圈,停不下来。居然有人说她连接到了!

我在对面戴眼镜的年轻女孩和姿态着装优雅的女士前顿了一下,多打量了一眼,我觉得这是第一印象的匹配,不算连接到吧?

在几分钟之后的交流阶段,我被对面那个优雅的女士点名了,她说对面穿黄衣服的女孩什么来着,我觉得很奇妙!后来导师询问到我,我如实地讲出我的紧张,跑得停不下来。

接下来,我们去找一个你感觉她很享受点的人牵耳朵,我也目标明确去牵那位优雅女士的耳朵,我竟然被两个同学牵住了耳朵,很快,我知道了她俩的名字,刘洁还是一个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呢,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宁静和力量。她们笑眯眯地看着我,那么温暖和温馨。她们说,我很有活力,有朝气。嘿嘿,我和另外三个人牵着了那位优雅女士的耳朵,感觉她一脸平静。开始用一个词语说改变位置后的感受了,我说:放松,耳旁想起的有平静,温暖,爱……一个奇妙的场开始建立。

在这短短的互动中,我感触良深,有惊讶,有人第一眼就注意到我;有奇妙,我被我注意的人点名了;还有温暖,有人觉得我在圈子中很享受,觉得我看起来很舒服。原来那种被注意,被需要带来的是幸福。

感动

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的故事被投票评估出来,当我们作为主角坐在脱离团体的左上方,有一些不安,小小的很快过去,还有一丝期盼,我会被如何治疗呢?

艳玲的第一个故事开始引领我们了,她的讲述表达让我们很多人动情地留下了眼泪,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同身受。看着她抱着那个大大的石头妈妈时,我觉得是那么地沉重,她怎么过来的呢?

几块石头呈现出她的原生家庭图,妈妈那么庞大,三岁的“我”那么小,爸爸与“我”和妈妈离得那么远……一种说不出是刺激还是同情在小小的哭声中传遍了整个团体,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妈妈,那种渴望关爱却未得到的可怜和无助是很让人揪心的疼,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膨胀越大,干渴会烧伤稚嫩的心呀……

我静静地坐在那儿,看着所有的同学分绘画,音乐舞蹈,心理剧,诗歌四组呈现,独立和合作进行里有的是认真,专注,每一个人都动起来了。

她们忙忙碌碌,我和冉欣坐在一旁什么都不用干,就是住院的患者看着同伴在进行手术。

一幅幅连载、形象和抽象的画开始展示,一段音乐剧徐徐拉开,两组心理剧的先后再现情景,一首首诗歌响起,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故事,他们在表达,在呈现,在倾诉,那或亮色,或阴暗的情景总让人有种笑着流泪的冲动。

那个年轻的女孩表演的中国传统的婆婆多么惟妙惟肖,不停地拖地,跟媳妇讨论为省几毛钱拉上张阿姨,李阿姨,王大妈一块去家乐福买每人限购两瓶的特价油的兴奋,活脱脱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那个为一点小事就吵架的夫妻俩演得也是有模有样,还有那个孙儿的娇纵任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原来每一个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员,都可以演得很好,只是你找准你的角色了吗?

情感在传递也在发酵,下午的宣泄让我很震撼,一个温柔优雅的女人在情感的冲击下也会那么地歇斯底里,大声在呐喊所渴求的爱和陪伴,那缺失留下的伤痛是多么难以启齿。

她的好妈妈扮演者来拥抱她了,小小扮演者也涌上去,坏妈妈扮演者过来了,爸爸走进了,其实每一个角色都有话说,每一个角色都有她的苦痛。躺在温暖的怀里,那缺失已久,渐渐寻回的熟悉场景让她很安宁很享受。

我也被两个同学抱住了,我哭得太厉害了,我实在是太感动了,为这么多同学的用心良苦与倾情表达,精心排演,真诚拥抱。我后来画出了一副“幸福一家”用蓝天,大雁,红日,绿树,金色的果子,流水,绿草和一家三口快乐在郊外散步的画面表达我的一种当下感动,那也是向往。

原谅那犯无心之过的妈妈,她那时年轻,也不懂得表达爱,接纳仍然不懂表达爱的现在的妈妈,她渐渐老去,还不懂得爱,她像刺猬一样,用爱的名义扎伤身边最至亲的人,她比孩子更痛苦,那么我们就用爱去包容她的不懂表达,用爱去感染她爱的正确表达……

回去我要跟妈妈道声母亲节快乐,这段时间我老是责怪她电话打得太多了,我忙得没工夫理她。

感悟

冉欣的故事讲得那么动情,但我听起来是焦虑和困惑,她想说什么呢?自己的不幸,出身不幸沦为女孩,漂亮惹来一堆责骂,结婚后让婆婆一家冷眼,她工作仍然那么用心。

优雅和控制背后是伪装,哪一个人是没有缺失的呢?

导师说听完了就一个感觉“老天爷”,导师和她找了五个神:爱,道德,公正,智慧,苦难,她还是那么优雅,文静,神都激怒不她,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冷静……

空气很凝固

我觉得自己独自坐在那儿很孤单,但是我还是得选择勇气,我要解决我的问题。

上午的总结,在我的担心中开始了,我觉得所有的学员一样都捏了一把汗,今天这个团辅怎么了?后来,在一番讲解中,我悟到了:不是所有的评估都能选出适合团辅的对象,他可能在当下的场中变化自己的初衷,或许她还没到该解决的时候,所以她表达出来的不够真实自然,当然也难以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和参与。

韦志中老师用一个心理工作者想读西方天堂大学博士的故事来让大家释怀了,其实有的事情我们得有一个好的心态,得适应心理规律。她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我们无法强行推进,对的,给了所有的包括我了很好的一个教益。

我感悟最深的还是自己的故事,开始是强烈希望解决我的两性感情问题,但是后来,在访谈式的讲述中,发觉自己迫切希望解决还是自己的内疚情节的根源——面临弟弟的死亡,我放不下的太多了,我把这种情感无限扩大延伸了。它已触及方方面面,对我的家人,我的恋人还有我的工作,它变成了包袱,越来越沉。我以为它已经不见了,只是躲得更深了。

在这次团辅中我作为主角,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那个让我随时都能泪流满面的故事和愧疚。

我在学员中找到了一个扮演我的弟弟,躺在了场地中央,他闭上了眼睛,我似乎目睹了他的死亡过程,这也是我一直纠结甚而有些责备父亲不告知这个信息的原因。

我找了一个姐姐,她代替我去拥抱弟弟,用我一直想用的方式,我哭得很畅快,因为我一直缺憾这种给予与温暖,有时语言是不管用的。看着她很温柔地抱着那个“弟弟”,我很开心。

我找了爸爸妈妈,他们是第一印象可以担任的,慈爱又稳重的爸爸,我希望弟弟和我拥有的那个妈妈,妈妈差点晕倒,她很难受,我也难受,我知道了母亲也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而父母改变位置离弟弟很远,我难过,但是他们因为不愿意看到这个事实。而姐姐移到了头部,她很用心地看着这个弟弟。当时的她就是我。

三个写诗的学员上来了,她们用“命运”为题,告诉了这个事实,和弟弟离去的安详和愉快,又有三个学员用诗在《告别》了,我也渐进这个场景。我一直抽泣,注视着弟弟。我对弟弟说话了:我很想你,我一直不敢跟爸爸妈妈说我想你,我拍他们担心,难过。我看到你这么安详,我很欣慰。我希望你过得比我好,我会照顾好爸爸妈妈,你也别再来找我,永别了。弟弟!

我站在了背向弟弟的脚边,导师说生命之神把弟弟带走了……

这样的告别让我开始释怀,一直缺失的那个场景的重现,似乎那么清晰又那么真实。我被爸爸妈妈和“我”拉着,看到扮演弟弟的那个同学一下子从地上跳起来,我笑了。

我去拥抱感谢她们,感谢这样一个仪式。我说着感激的话,也接受着他们的感谢,被我选中,来参与这样一个生命的扮演,让自己开始成长。

这也是团辅的精髓,一起经历,体验,感悟,成长!

我化茧成蝶,尽管这个过程那么久。

我等候这个机会也太久了。而机缘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知道以前的我接触了心理学却敬畏甚而抗拒心理学。而今天我感悟到奇妙,我体验到成长,我打算慢慢走进并开始我新的旅程——成为一个心理学者,化伤痛为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完成我成为一个人的生命历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