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棋——子棋——眼棋——终极PK
(2010-08-05 10:01:45)| 标签: 体育 | 分类: 围棋规则研究 | 
一。前言
 
近期,本论坛的热点话题之一,是围棋中几分支规则之间的比较,尤其是地棋与子棋的规则比较。然而,这种比较有些混乱,突出表现为在将不同层次的规则放在一起比较。
 
围棋的规则,大致可分为这样四个层次:
1。核心层次规则,类似于“公理”,以下称为“本质规则”
2。次核心层次规则,以下称为“准本质规则”(围棋三大分支的本质规则与准本质规则将在后文列出)
3。竞赛规则
4。执行办法
 
对于第一层次的规则,最重要的是逻辑严密,且尽量符合简单性一致性完备性等要求;对于第二层次的规则,则需要在符合第一层次规则精神前提下简化对局;第三四层次的规则,可操作性就居于更重要的地位了,在某些罕见情况下可以与本质规则不一致。
 
中国的《围棋规则》中,总则部分大致属于第2层次,而整体上大致属于第3层次,裁判员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则大致上属于第4层次。
 
论坛上时常可见有人拿子棋的本质规则与中国规则进行比较,这实际上就是将第1层次规则与第3层次规则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结果自然没有什么意义。
 
论坛上的讨论者,基本上都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因此,不必讨论后2层次。本帖也只讨论前2层次。
 
二。必要的预设
 
讨论规则时,以下一些预设是必要的:
 
1。对局双方是充分了解规则并同意按规则进行对局(着子与计算胜负)的。
这是因为约定对局的规则总是先于对局。因而,以下的假想场面是没有意义的:
A。下中国象棋时,别脚马要跳出方说:凭什么马被别脚就不能跳了;
B。下中国象棋时,王被将死一方说:我还有子,凭什么算我输;
C。下子棋时,两溢局面下子少一方说:我的眼多,凭什么算我输;
D。下子棋时,一方说:我没PASS,凭什么你就可以PASS了;
E。下地棋时,一方说:你那空里有两个点下不了子,凭什么也算你的;
.........
2。对局双方是力争获胜的
由于有这一预设,以下的假想场面是没有意义的:
A。双方各下一子或几子就终局;
B。双方抢着认输;
...........
因为这一预设,竞赛规则中一方认输将不必验证就会被支持;同样因为这一预设,协议终局双方移去已方死子时,不必验证就会被支持。
三。本质规则比较
 
首先列出眼棋,子棋,地棋的本质规则:
 
眼棋本质规则:
1。棋具(略);
2。着子义务(略);
3。气(略);
4。提子(略);
5。禁着点:
禁自杀,禁全同;
6。胜负确定:违禁者负
 
子棋本质规则:
1。棋具(略);
2。着子权利(略);
3。气(略);
4。提子(略);
5。禁着点:
禁自杀,禁全同;
6。终局:双弃终局;
7。胜负确定:终局后,子多为胜
 
地棋本质规则(中国规则内核):
1。棋具(略);
2。着子权利(略);
3。气(略);
4。提子(略);
5。禁着点:
禁自杀,禁全同;
6。终局:双弃终局;
7。胜负确定:终局后,地多为胜
 
 
然后对以上三规则,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1。理论简单程度
这里我避免使用“简单性”一词,因为该词是科学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有明确的含义和评价标准。实际上,三者都完全满足简单性的要求,在简单性上无高下之分。以后可以专文论述这点。
 
这里所说理论简单程度,采用其通俗含义,即理论的规定少,条文少。三者相比,显然眼棋本质规则最简单,它不需要弃权的定义,不需要终局定义,不需要“多”的定义;而地棋则简单程度最差,因为它和子棋相比,需要地的定义,或者需要空的定义及归属的规定。
 
论坛上还有用学会规则容易程度来表征理论简单程度的。比如,子棋学习者只需要知道着子规定和终局子多者胜就行了,地棋还需要知道“围”才行。同样地,眼棋只需要知道着子规定和“谁没法下子了谁就输”即可,连啥叫终局都可以不懂,连计数都可以不会,连啥叫“多”都可以不知,显然最简单。
 
 
2。终局
本来,我把本质规则下的终局叫“实战终局”,但有许多朋友坚持:只有两溢局面的终局才是实战终局。看来他们把这一词划拨给了子棋专用,我也就不便夺人之美。这里另造一概念:
本质规则终局:对局双方按本质规则对局时的终局。
 
正常情况下,三者的本质规则终局情况分别为:
眼棋:棋盘上只有一方棋子及该方棋子的单眼;或者有两方棋子,其中一方的所有棋子(或棋块)均只有一气。 
子棋:两溢,即双方每一块独立活棋都只有两个单眼,双活棋都是再下一手将被对方杀棋或者提子。
地棋:盘上所有死子都已经提掉。
 
从以上描述可知,对于眼棋,是可以完全没有“高手意识”,对局能实现完全的“自然终局”;而对于子棋和地棋,最起码的“高手意识”还是需要的,只要有起码的想象力,就可以知道两个零棋艺水平的对局者下棋是不会有上述终局的。
 
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质规则中没有死与活的概念,因此,本质规则终局中的棋,也没有死活属性,就象棋盘没有性别属性一样。子棋本质规则终局里,盘上所有棋子都会被计数;同样地,地棋本质规则终局里,盘上所有棋子及其围住的空点都会被计数。
 
 
3。对局进程
三种本质规则下的对局进程可大致描述为:
眼棋:布局,中盘,收官(与地棋收官极大地不同,见《赖皮与反赖皮必备手册——眼棋官子研究》),填已方单眼,提对方被填到只有一单眼的棋块,被提方点入,提方再紧气。。。直到最后盘上所有空点都是一方的禁入点,该方着子于禁入点负;
子棋:布局,中盘,收官,提对方死子,在已方空着子转化为子,直到两溢;
地棋:布局,中盘,收官,提对方死子,直到死子提完。
 
四。准本质规则比较
 
眼棋准本质规则:
1。棋具(略);
2。着子权利(略);
3。气(略);
4。提子(略);
5。禁着点:
禁自杀,禁全同;
6。终局:双弃终局;
7。胜负确定:违禁者负;终局时,盘上(可着子点数-PASS次数-棋块数*2)多者胜。
 
子棋准本质规则:
1。棋具(略);
2。着子权利(略);
3。气(略);
4。提子(略);
5。禁着点:
禁自杀,禁全同;
6。终局:
A。一方认输为终局;
B。双方连续PASS后:
a。对盘面棋子是否计数及空点归属有共识为终局;
b。对盘面棋子是否计数及空点归属无共识,则按本质规则继续对局到双方连续PASS为终局;
7。胜负确定:终局后,盘上(子数+子所围住的空点数-棋块数*2)多者胜
 
地棋准本质规则:
1。棋具(略);
2。着子权利(略);
3。气(略);
4。提子(略);
5。禁着点:
禁自杀,禁全同;
6。终局:
A。一方认输为终局;
B。双方连续PASS后:
a。对盘面棋子是否计数有共识为终局;
b。对盘面棋子是否计数无共识则按本质规则继续对局到双方连续PASS为终局;
7。胜负确定:终局后,盘上(子数+子所围住的空点数)多者胜
 
五。总结
 
但是,以上比较的结论,没有什么意义。
 
首先,在现实中都不是按本质规则对局的,因此本质规则对局进程中冗余着手的多少就没有实际意义;
 
其次,准本质规则中,子棋比地棋多出对空归属进行确认的步骤,计数时多出还棋头,但是,省略空的归属的确认步骤也是精确度极高的近似,而且计数时多出的还棋头这点思考量相对于下一盘棋的思考量,完全微不足道。
 
第三,眼棋,子棋,地棋是相互不同的几种棋,理念完全不同,这种比较就什么也不能说明。五子棋的规则和对局进程比国际象棋简单,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最后,棋在本质上是游戏,除了党中央在下的那盘很大的棋。围棋也不例外。因此,制定规则就是创造一种游戏,而不是构建一个理论体系,从而,规则在理论上的简单性就没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简单性来说,日本规则远远不如中国规则,然而,有多少下日本规则的棋手在了解中国规则后改按中国规则下棋呢?尽管他们中有相当比例是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规则讨论会上,中方总是从这一角度来攻击日本规则。可是,围棋的游戏本质决定了这种攻击不可能收到用中国规则来统一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棋种,应该具备的特点有:
 
1。初步学会下棋所需要的学习量低。
这一特点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A。“初步学会下棋”,而非“完全弄懂规则”。因为只需要了解着子规则就可以下棋,体验这种棋带来的乐趣。而更多的规则内容可以在水平逐渐提高后慢慢学习。
B。学习量并非越低越好,而是只要低于某一量(比如半小时)就好,在低于该量时,不同的量没有什么差别。假定学会眼棋只要1分钟,子棋2分钟,地棋4分钟,似乎差别很大——相对关系来看确实很大,地棋学习量多达眼棋4倍;但是,学习量的绝对差值仅仅几分钟,这几分钟根本不可能成为学习一种棋的障碍。
正因为如此,会下中国象棋的人并不少,尽管看起来中国象棋的规则复杂得多。中国象棋是很复杂,但初步学会下棋所需要的学习量也不会超过一刻钟;中国一亿的象棋人口里,恐怕有八千万不知道什么叫“二打一还打”,但他们仍然可以下得津津有味。
在这点上,地棋,子棋,眼棋,三者不分伯仲。
 
2。好玩:战略战术内涵丰富,变化(相对于人脑)无穷
毫无疑问,在这点上三种棋仍然无高下之分。
 
3。规则能处理实战中出现的所有局面
三者也一样。甚至,地棋中备受责难的日本围棋,也很优秀:谁能举出一些自从1949年10月《日本棋院围棋规则》正式颁布以来,规则不能处理的案例吗?
 
结论:不管眼棋,子棋,还是地棋,都是完美的棋。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