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八、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
(2010-12-03 21:50:40)
标签:
文化 |
一六八、故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岂不至尊、至富、至重、至严之情举积此哉?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争之则失,让之则至;遵道则积,夸诞则虚。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之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之谓也。
陆注:所以君子没有爵位也尊贵,没有俸禄也富裕,不辩说也被信任,不发怒也威严,处境穷困也荣耀,孤独地住着也快乐,难道不是因为那最尊贵、最富裕、最庄重、最威严的实质都聚集在这种学习之中了吗?所以说:尊贵的名声,不可能靠拉帮结派来争得,不可能靠夸耀吹牛来拥有,不可能靠权势地位来劫持,一定要真正地在这学习上下了功夫,然后才能成就。争夺名誉就会丧失名誉,让掉名誉就会得到名誉;遵循正确的原则就能积累名誉,夸耀吹牛就会落个一场空。所以君子致力于自己内在的思想修养而在外谦虚辞让,致力于在自身积累德行而遵循正确的原则去处理一切。像这样,那么尊贵的名声就会像太阳月亮升起,天下人就会像雷霆那样轰轰烈烈地响应他。所以说:君子即使隐居也显赫,即使卑微也荣耀,即使退让也会胜过别人。《诗》云:“鹤在九曲沼泽叫,声音直传到云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1、岂不至尊、至富、至重、至严之情举积此哉?
陆注:难道不是因为那最尊贵、最富裕、最庄重、最威严的实质都聚集在这种学习之中了吗?
举:皆。举疾首蹙頞。——《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岂不是最高尚、最富有、最贵重、最威信的情理都聚集在一块了吗?
1、
陆注:尊贵的名声,不可能靠拉帮结派来争得,不可能靠夸耀吹牛来拥有,不可能靠权势地位来劫持,一定要真正地在这学习上下了功夫,然后才能成就。
A、比周争、夸诞有、势重胁。这三个结构,可以看出,比周、夸诞、势重,是同义复合词。
比,密也。——《说文》
周,密也。——《说文》
比周争:靠(关系)亲密争取而来。
诞告万方。——《书·汤诰》传:“诞,大也。”
夸,大也。——《广雅·释诂一》
夸,通“誇”:自大、炫耀。华言无实曰夸。——《周书·谥法》
重:权力、权势。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以夸诞有:靠吹嘘拥有。
以势重胁:靠权力胁迫而来。
B、必将诚此然后就也
你这个
此,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本义:踩、踏。
译文:必须要脚踏实地之后才成。
你这个战国的小资,你以为你多能。
2、争之则失,让之则至;遵道则积,夸诞则虚。
你有在绕 积 ,不找出据了,猜也是
你这个夸诞也是扯,
贵而不为夸。——《荀子·仲尼》。注:“奢侈也。”
译文:争之则去,让之则来;守德则厚,奢侈则空。
3、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
务:务必、一定。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告天下》
译文:所以,君子务必内心善良、对外谦让,务必自己要积德、安于守德。
4、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
你有在绕啥子嘛,在儒家的经典中,隐和微是表一个意思,都是隐;显和明也是一个意思了嘛。
但是微,就有小、弱、贱、无、亏等很多意思。
选哪一个。
别慌,我怀疑你是在绕
前文,是说君子要修己守德,所以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
那么这个 而,不是并列关系,是承接关系。
你这个小资,有这种绕法没得嘛。
那我这样解出来,哪个大爷看得懂嘛,别人还以为我在故弄玄虚哟。
微:亏、缺。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译文:所以,君子隐忍就自豪了,吃亏就光荣了,推让就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