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六八、孰先传焉?孰后倦焉?

(2010-11-09 19:51:49)
标签:

文化

二六八、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所有的解释都不知所云,我就不引用文言文的了,免得占地方,大家瞅着也累,我就引用白话文的,国学网: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如果你不觉得这是语无伦次,我建议你不学汉语了,学点别的。

 

子游的话,大意不难弄,我就省了,关键是子夏的话。

倦,前人有两种解释,一是朱熹解释的“倦,如诲人不倦之倦。非以其末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为后而倦教。”朱熹的意思就是要不厌其烦地教。

十三经论语注疏:言先传业者必先厌倦,故我门人先教以小事,后将教以大道。

你们确实是属于牛P 客。

 

朱熹这个笨笨,真是,已经到了门口了,就是不进门。

这个 倦,确实是  诲人不倦  的 倦,就是懈怠、懒、不。

所以,子夏说:咦,我说,子游童鞋,过头了哟。(言游过矣,用四川话翻译出来,语音、语序都用不着变,先赞一个。)哪样先教,哪样后懒教得,(这完全是四川人的说话方式,可能你觉得有点绕。)就好比那小草和树木,区别老大了,一目了然。君子之道,怎么可以忽悠人咧?从头到尾都一样,没得区别,那娃儿是圣人嗦?(他一下子全部接受得了么?)

 

有始有终:开头和末尾有一拼(四川话读 pang  上声,即同样),即普通话的  始终如一,没得区别。

惟:是。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书·益稷》

四川话的懒教得,就是不教。

 

这才能让读者明白是咋回事了嘛。切,什么世道。

 

我一直在迷茫一个问题。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论语注疏是孔子的后人以及魏人何晏注解的,就是说,他们生活在魏以前的中原,那时候,四川那地儿,除了成都那一片儿,与蛮荒真的没多大差别。

 

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没有四川话的语感更能接近春秋的语言?

 

我就出生在贵州临界了。这一片儿,即使在大明末年,也是苗蛮的地盘,那时候,还出了一个苗MM,叫秦良玉,估计有一米八五那个样儿,打遍天下无敌手,从努尔哈赤的队伍到张献忠的军队,都拿MM没办法呀。就是说,民风一直很强悍,一直不是汉人的主界儿,凭什么这儿的方言和春秋普通话完美契合。

 

真是匪夷所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