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2012-06-29 15:09:31)
标签:

沈从文

湘西

月下小景

《边城》

民间歌谣

文化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摘要: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文学创作受到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民间歌谣的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内容上,沈从文小说对民间歌谣的大量运用,其中笔者将其分为仪式歌、情歌与劳动歌谣三部分进行叙述;二题材选择上,以民俗民情的形式将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在作品中描绘出来;三表现手法上,民间文学影响了沈从文小说的文本语言,人物形象。

关键词:沈从文  乡土小说   民间文学   关系

 

    生活经历对作者而言是第一性的。在湘西那个奇特的城里,有着古老的传说、有着刀刻的日历、陈年的故事;那里的山水像印象,似素描,乡土风貌的浓郁与人文风情的质朴并行。湘西的一切充分展示了沈从文先生先生所说的“美是愁人的”的文化旨归:“一封年少的家书从天涯出发,到达家园时恋人已白头。”正是湘西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与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构建了沈从文先生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

   一、民间歌谣的运用

    歌谣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从原始社会开始,它就一直伴随着民众的生活,在民众日常劳动生活中产生,并随着发展而发展。湘西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更是歌舞之乡,在那里人人喜歌善舞,每逢节庆时,总免不了欢歌载舞。这给从小在湘西生活的沈从文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沈从文先生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中,他多处以民间歌谣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在心理的变化,从而使民间歌谣成为其小说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1、仪式歌。仪式歌是人生礼仪和民间祭奠中祈福祛祸的歌谣,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期待。在《神巫之爱·晚上的事》中有一场完整的“跳傩”法事,其中就融入了一曲傩歌:

                    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

                    你大仙,你大神,排驾前来站两边!

                    ……

                    福禄绵绵是神愿,和风和雨神好心,

                    美酒白饭当前陈,肥猪肥羊火上烹,

                    ……

    这是苗民在还傩愿时唱的歌,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湘西世界的原始思维方式。

    2、情歌。反映湘西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又可分为男女对唱与独唱。在《媚金·豹子与那羊》里豹子与恋人媚金的情歌对唱为例,媚金唱到:“红叶过冈任那九秋八月的风,把我成为妇人的只有你”,豹子听到后,欢喜的作答:“白脸族一切全属第一的女人,请你到黄村的宝石洞里去。天上大星子能相互望到时,那时我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此外,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情歌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长河》中描写天天即将看见老水手的愉快心情时,她唱道:“你歌莫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只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刚刚唱完一只牛耳朵。”短短几句歌,刻画出天天的天真调皮。以歌谣作为湘西男女青年传达爱情的媒介,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不时出现,还有《龙朱》、《神巫之爱》、《月下小景》、《阿黑小史》等。

    3、劳动歌谣。以劳动生活为内容,或伴随着劳动过程所唱的歌谣,   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的作用。沈老先生在湘西水边长大,对船、水上人、船工号子有着独特的感情。尤其是对船号子的钟爱,沈老曾说过:“我一见到船就兴起一种情感,因为船上生活太久,种种又太熟悉了。弄船人永远和陆地上讨生活不同,永远从容许多。脾气也好得多”。在创作中,船工号子在沈老的作品中也得到多次呈现,如:《19570426.上海·致张兆和》,弄船人有两个口号,“凤滩茨滩不为凶, 上面还有绕鸡笼”,“走尽天下路, 难过辰溪渡”;《湘行书简》里“口上喊着‘摇老和里咦老和里’才能使船前进的” ,“听船上摇橹人唱那‘咦来合琳! 噢合琳! ’悠悠扬扬的橹歌”。船工号子体现出了弄船人豪放的性格和幽默的个性,显现出一股粗狂的音乐美。      

    湘西民间歌谣作为湘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湘西人民的生活场景与性格特征,也反映出湘西文化的特质。沈老先生将民间歌谣运用到作品中,一方面使其作品更具现实韵味,另一方面也为作品的艺术价值添色不少。

 

二、民间故事与传说的引用与改写

    民间故事与传说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在作品题材的选择上。其中尤以《边城》中对民俗民情的刻画以及小说集《月下小景》最为突出。《边城》里多次写到端午节的场景:妇女、孩子们额角上用雄黄蘸酒写“王”字;赛龙船敲的高脚鼓“用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深夜中老道拿着纸幡引路,孝子第二,杨马兵殿后,绕着寂寞棺木慢慢转着圈子,旁边有人打着锣钹,老道闭着眼且走且唱,用杂色花纸,撒向棺木,象征亡灵升入极乐世界的葬礼仪式。而《月下小景》据沈从文在小说集的题记中写到,“里面的故事除《月下小景》外,都出自《法苑珠林》所引的佛经故事,共有八篇:《寻觅》《女人》《爱欲》《猎人故事》《一个农夫的故事》、《医生》《慷慨的王子》和《扇陀》。”前面引用的例子《媚金·豹子与那羊》中,沈从文将原故事里豹子因贪睡爽约改为因寻找定情礼物小羊爽约,这一改更加突出了豹子对媚金的痴情。

    民间传说与故事可以说是沈从文创作的源泉。特定区域的传说与故事不仅为后人了解某一时期社会的状况提供了参考信息,同时也是作者的作品容易引起文化认同感。

 

三、民间文学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影响

    先看《边城》开篇的一段: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就像民间故事所喜欢的开篇口吻,没有过多的修饰,简明扼要的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主要人物娓娓道来。

在语言上,沈老的作品也像民间故事一样多喜欢用白描的手法,极其简练的话语就可将所诉对象的性格特点勾勒出来。还以《边城》为例,老船夫“一到夏天就在渡口备置一口大缸,把茶叶用水泡好,给过路的人随意解渴”;“准备了发痧、肚痛、治疱、疡子的草根木皮,给不适的过渡人用”;“他过节喝的一葫芦酒,遇到相熟的马夫伙夫想喝,他从不吝啬,必很快就把葫芦递过去”。几个动作几句话将老船工待人以诚,热情豪爽的形象活画出纸面,其白描技巧令人叹服。

   与其他作家作品强调人物个性化不同,沈老的作品人物多为集体人格,即代表同一类社会角色的共性,这或多或少也是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在沈老先生的作品中,青年女性大都年轻貌美,朴实聪明,天真纯洁;而男性则一样的雄健刚强,淳朴善良。读其作品,我们会有种感觉:翠翠、媚金、天天、阿黑有差别吗?天保、傩送、豹子、五明该如何选择?这就好比民间故事里总在告诉人们,人类是性本善的。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湘西生活对沈从文先生的影响在其作品里无处不在。换言之,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无不带有湘西民间文化的气息,传统的文化对他们的熏陶与其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沈老先生力图通过其作品向世人展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或表现形式上都深深地打上了湘西民间文化的烙印。

 

参考文献:

①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选集(4),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382

《月下小景》, 《沈从文全集》9 ,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 2 , 226

③ 《沈从文全集》(5),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31

⑤ 《电影文学》期刊  2009年第5期  刘小菠

⑥ 沈从文《看虹摘星录·后记》

⑦ 沈从文《长河·题记》

湖北民族学院院报   2001年第19卷第4期(哲学社会科学版) 袁爱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