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的治家理念

分类: 杂谈 |

扬州北郊,蜀冈中峰之巅,大明寺之内,有一座著名的历史建筑——平山堂。它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曾主政扬州的“文章太守”欧阳修,当年经常在此欢宴宾朋,坐花载月。
大堂正面屋檐下,高悬一块横匾,上书“放开眼界”四个擘窠大字,书写者为晚清重臣彭玉麟。欧阳修说:“独平山堂占胜蜀冈,江南诸山一目千里。”站在平山堂上,视野宽阔,心情为之大畅,彭的匾额与欧阳修的心声相吻合。
彭玉麟(1816—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祖籍湖南衡阳,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
彭玉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是书生,却投笔从戎。加入湘军,骁勇善战,善于谋略,富于创新。他肩负保卫国家的重任,在中法战争中,力排众议,上疏反对议和,御敌于国门之外。他官居要职,但不迷恋仕途,数次力辞加官晋级,直到晚年病死在衡阳老家。
彭玉麟位居高位,刚正不阿,廉洁自律。始终洁身自好、不贪财、好施舍的生活准则。他因战功获得奖励后,转而用于救济家乡。在给叔父的信中说:“想家乡多苦百姓、苦亲戚,正好将此银子行些方便,亦一乐也”,对自己和家人甚为严苛。当他得知儿子花钱修葺家中老屋,即严词斥责:“何以浩费若斯,深为骇叹。”他曾说过:“顾十余年来……应领收之俸给银两,从未领纳丝毫。”彭玉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彭玉麟长期在军中,戎马倥偬之余,总不忘给在家乡亲友写信,表明自己为国效力的宏大志向,同时也“遥控”家庭好风气的延续和传承。无论是写给长辈 还是写给平辈、晚辈的信中,他时刻告诫,不能败坏家风,必须时刻胸怀勤敬,“勤、敬两字为立身要道,为治家良法,甚至为国为民,莫不取是以作则”。
他忠告弟弟:“守财不施,谓之钱奴,为人一世中,不过衣食住三者最不可少,然而衣求温暖,食求果腹,夜眠六尺地。入梦便似死人然,何必衣必锦绣,食必膏梁,起造高大房屋,美轮美奂矣,亦享受微儿?”“钱愈多则患愈大,一年足敷温饱,便是大福分,大富贵。要钱多何用?心劳日拙,最可鄙。从来富人有几辈留存齿颊,标名青史?”这种豁达超前的财富观,至今仍值得称颂。
好家风的形成,赖以从历代先贤的著述中汲取营养,首先必须从端正学习风气着手。彭玉麟深谙其中的奥妙,他不仅身体力行,刻苦读书,并把学习中的收获及时向尊长禀告。他常以自己的学习心得传授给亲人,苦口婆心地引导儿孙们孜孜不倦,锐志向学,奋发成才。
“读书当有恒心,切勿得新厌故”、“读书破万卷,可消千般虑”、“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能谦退虚怀者,而后能猛进。得实益,切忌自满”……这些彭玉麟家书中的谆谆教导,体现了老帅朴实积极的治家理念,真可谓是培育家庭好风气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