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春路秀色可餐

(2020-12-20 16:39:10)
分类: 扬州文化

长春路秀色可餐

长春路,是扬州北郊风景区的一条重要道路。原先,南入口在瘦西湖路迎宾馆北侧,沿西北方向,直达平山堂脚下。后来,城市道路扩建,长春路南段,在长春桥东分为两叉,北叉与宋夹城南边平行;南叉沿瘦西湖北外围行进。北段,因平山堂东路的修建,长春路到下马桥南戛然而止,跟平山堂东路汇合。

长春路始建于何时?查阅1955年扬州市全图,此间仅有乡间小道,正式道路尚未形成。1964年的扬州市区图上,长春路清晰标志。据介绍,长春路建成于1958年,差不多与正规的瘦西湖公园同时问世。1980年前后,为改善瘦西湖周边环境,在长春路两旁种植水杉和银杏树,如今树干粗壮,高大伟岸。

长春路秀色可餐

经过多年的整治,长春路亭亭玉立,已成为扬州著名的景观大道。

从迎宾馆出发,拐进长春路,景色与车水马龙的瘦西湖路迥然不同。车辆全都行驶在北叉,南叉路已不见车辆踪影,显得格外恬淡幽静。路南,瘦西湖趣园,“四桥烟雨”的一部分。这是从前扬州盐商“二元宝”黄履暹的宅园,叫“黄园”。到乾隆南巡四次光临之后,身价扶摇直上,改称“趣园”。

长春路秀色可餐

过了长春桥,道路以北,为北郊著名的傍花村。清代,傍花村以园艺而名闻于扬州。李斗《扬州画舫录》说:“傍花村居人多种菊,薜萝周匝,完若墙壁。南邻北垞,园种户植,连架接荫,生意各殊。花时填街绕陌,品水征茶……近年梅花岭、傍花村、堡城、小茅山、雷塘皆有花院,每日入城聚卖于市。” 林苏门《邗江三百吟》则说:“一个名村四围住,不知栽竹不种树。佳日清光最宜秋,讴歌传播在扬州。扬州稠密东篱寡,此村大抵傍花者……偶然吟到村边玩,毕竟黄花晚节香。”采风赏花,是文人雅士最乐意做的事情,纷至沓来,傍花村的名头一时盖过了虹桥。

“扬州八怪”郑板桥,与傍花村有渊源。他曾在题画中写道:“写于傍花村舍之东,兴化人板桥郑燮”。郑板桥四十三岁时,由傍花村出发艳遇年轻貌美、知书达礼的饶五姑娘,并终成眷属,演绎了一段风流佳话。

如今,长春路畔的临水“村落”,是否即是当年的傍花村并不重要,反正离此地不太远吧!“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是公认的扬州风格,为了营造现代城市世外桃源的意境,现今的傍花村借用原有民居,营造出融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氛围。扬州作家安民先生描写:“朦胧的灯影下,幢幢小楼情致各异,精致的餐饮、香蕴的茶吧、浓郁的咖啡、特色的会所,充分利用原有生态植物,巧妙分割空间布局,再现山水田园的优美环境。”端的是一处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长春路秀色可餐

长春桥西,路边属于水杉的天下,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头。在瘦西湖北门口,道路来个90度转弯,再朝北行。路南,几栋古色古香的房屋错落有致,介绍“扬州三把刀”的博物馆,次第排列。它们无疑是展示扬州的新窗口,给长春路添加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长春路秀色可餐

道路并不太宽,快慢车分道行驶,交通井然有序。两旁的行道树有了些年头,高耸入云。夏天,绿荫如盖,将火辣辣的阳光遮挡住,行走在树阴下,似能嗅到树木萌发出的阵阵清香,凉风习习,通体舒适,此时此刻,逼人的暑热已被忘得干干净净。

秋天来临,水杉树叶渐渐改变颜色,尽管过程略显漫长,然而总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外装饰的转化,由深绿转金黄,由金黄转棕红……此时的长春路可谓婀娜多姿,魅力无限!长跑爱好者喜欢在树林长廊下跑步健身,做有氧运动,享受大自然的免费馈赠;摄影达人们不辞辛劳,起早摸黑,寻找各种各样的角度,运用层次不同的光影,拍下道路与树木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长春路秀色可餐

进入隆冬,水杉开始卸脱叶子,而挺直的树干仍迎风站立,巍然不动,它们像是守卫祖国边疆的卫士,昂首挺胸,不屈不挠,经受肃杀严冬的考验。然而,人们热切的期盼着,待到春光烂漫时,它们将重新萌发新芽,带着一身苍翠的嫩叶依偎在长春路的身旁。

长春路秀色可餐


水杉树呀,水杉树,你们终年累月,不图回报,默默无闻,你们为长春路增添了无限风采!长春路风姿绰约,秀色可餐,水杉树功不可没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钟情东花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