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怎有“皇宫”

(2013-10-25 10:28:44)
分类: 扬州文化

扬州怎有“皇宫”

 

 http://s11/mw690/001UfeRZty6DH7eyqsW9a&690

扬州市中心文昌阁,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东北角上,在现代楼宇的夹缝中有座仿古牌坊,题额:皇宫广场。广场是借用港澳的叫法,真实内涵为住宅小区。区域中央为公共建筑,几度变迁,现作旅馆、游泳池之用。蹊跷的是,老扬州们积习难改,仍习惯叫这一带是“皇宫”。

这就奇怪了,唐宋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没有定都扬州,怎么扬州冒出个皇宫来?是不是真有哪个无名的小 国之君,在扬州称王称霸,一度建立过国都?“皇宫”究竟是不是古代皇家宫殿的遗址?此称因何而来,说来话长。

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它原先蹲在扬州南北向的河道——汶河的文津桥上。明清时期,这里属扬州旧城的范畴,附近官府衙署林立。众所周知,扬州因盐而盛,原因是朝廷将管辖两淮盐务的衙门设立在扬州。衙门之一,名叫两淮都转盐运使司,长官称盐运使,从三品官衔。这是个尽人皆知的肥缺,年收入高达十几万两纹银,更不用说另外还有灰色、黑色收入了。朝廷不会一无所知,但经常眼开眼闭,充耳不闻。或者派遣心腹任此要职,令他对皇家忠心耿耿,提供特殊服务。盐运使中,不乏有识之士,他们崇尚文化,诗酒风流,是有名的文章太守,如卢雅雨、曾宾谷、方濬颐等人。

时间一长,朝廷对盐运使仍不放心,决定采取组织措施,委派更宠信的官员予以监督。起初,官员系临时性的,随时需要,出京巡视,名为巡盐御史。后来,因盐务繁忙,巡视忙不过来,干脆改为常任,两淮地区的巡盐御史长期驻扎在扬州。职责专管盐务,监督盐运使遵章守纪,巡盐御史又称盐政。

巡盐御史廨署,又称扬州察院、盐漕察院,扬州使院,靠近两淮盐运使司衙门。一个在西,一个在东,隔着一条小秦淮河。康熙朝,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和他的妻舅李煦,轮流在盐政交椅上坐了多年,多次负责接待南巡的康熙皇帝。曹寅在扬州任上,很有一番作为,忠心耿耿,报效朝廷。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虚构了林黛玉父亲林如海这个人物,且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这与曹雪芹头脑中残留爷爷的投影有关。盐政院衙门气势不凡,占地颇大,三路三进房舍,西路最南端有亭林水沼,建筑曰“后乐轩”。院中有一口古井,叫桃花泉,曹寅《桃花泉(并序)》诗的序言说:“泉在使院西侧,味淡于常水”;麟庆《鸿雪因缘图记》提到的“桃泉煮茗”,也是指的它。盐政院内旧有宏敞的建筑群,还有幽雅的庭院,遍栽竹子,曹寅亲自栽种,并赋诗咏之:“官寮寒上日,野竹最禁秋。地脊难抽笋,窗高乱点头。粉香群雀诧,院静午蜂游。自是西轩主,幽人岂厌幽。”可见,曹银台确是幽雅之人。

曹寅在兼任盐政之时,除了肩负“培商裕课”,为朝廷管理盐税的征收之外,还承担编撰刊印《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籍的重大政治任务。他经常在扬州盐政院内办公,甚至把江宁织造的许多事物也搬到扬州来处理。公务繁忙,疲于奔命,直到最后累死在扬州盐政的任上。

世间万象,物极必反。清中叶,朝廷调整盐务政策,扬州盐业的好日子一去不返。朝廷淘汰盐务冗员,盐政由两江总督兼任,盐政院迅即衰落。那一大片黄金宝地该派作何用,扬州地方官不敢擅作主张,只得在衙门内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的神位,逢时逢节,焚香祝告,顶礼膜拜。这座虚拟的宫殿,老百姓戏称它是“皇宫”。


辛亥之后,“皇宫”断了香火,1925年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扬州在皇宫内举行公祭仪式,从此,皇宫的主体建筑被命名为“中山纪念堂”,以后每年中山先生的诞辰和忌日,都在此集会祭奠。

1926年在皇宫创办私立扬州中学,直到1937年日寇入侵占领扬州后,学校停办。沦陷时期,“皇宫”被日本鬼子占领,沦落为“柳屋旅馆”,实际上是日军的“慰安所”。抗战胜利后,私扬中复校。

1950年私扬中与另一所中学合并,成立新华中学,学校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出大批有用之才。又因城市改造,学校乔迁,往昔盐政院旧貌,悉数荡然。置门口的一对古拙威严的石狮子,系盐政院遗物,无奈流落它处,义务替轿车站岗放哨。中心旅社的高台阶前,由栏杆围起一隅,插株石笋,或说即是昔日盐政院桃花泉的遗址。

沧海桑田,乃历史发展规律,然而,历史遗迹仍令人追寻怀念,哪怕只是一处地名。这就是为什么,那个高贵唬人的地名“皇宫”,至今在扬州百姓口头上流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管住嘴并不难
后一篇:拍合影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