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只爱扬州住

(2012-11-15 19:02: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扬州文化

 

 

 

清代扬州,城区分新旧。广储门是新城的北门,城内一条南北大道广储门街,街南头与东关大街相交。出城门,沿城河西行,过了绿杨湾,便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冶春。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曾居住在广储门外。这地方,可谓闹中取静,画家描绘居家的环境:“春泥香屐齿,绕屋印梅花。饥鹤啄晴雪,轻鶄拨软莎。野僧供佛手,邻叟馈春芽。夜息无余事,忘机独听蛙。” 水岸边的沙滩上有水鸟在嬉戏,房屋周围梅花环绕,夜来蛙声一片,颇具田野风光。

黄慎(1687—1768年),闽人(福建),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雍正二年,38岁的他赶到扬州。为啥而来?不是骑鹤游览,而是想在扬州推销自己的画作以谋生。当年的扬州城,富甲东南,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官宦巨贾附庸风雅,厅堂书房装饰少不了要挂名人字画,市场潜力旺盛。虽说当时黄慎的名气还不挺响,但在扬州出手绘画,相对容易得多。初来乍到,口袋瘪瘪的,买房够不着,租房要影响生计,只能先寄宿在平山堂脚下的李氏小园,苦度时光。在朋友的劝慰下,黄慎调整画风,以适应市场之需,瘿瓢子的声名逐渐上扬,画稿的销路,一天比一天看好。

既在扬州打拼,长期寄人篱下总不是事,得有一套自有房才行。终于相中了广储门外的一块空地,盖起几间简陋的草房。文人爱惜名声,哪怕是陋屋也要起个好听的名字,黄慎美其名曰“美成草堂”。开工极简单,不载史册,具体哪年落成,亦无法确认,只能从黄慎存世的画稿题字作推测,大致在雍正八年前后。黄慎自称:“我来雍正二年间”,之后他把母亲、妻子接到扬州共同生活,又盖起了私房,在扬州正式定居。

黄慎赋诗绘画皆精,与扬州名流过从甚密,他是山西盐商 贺君召莲性寺东园的常客,经常流连于瘦西湖的湖光水色之中,写诗作画,乐而忘返。他遍访扬州名胜古迹,天宁寺、平山堂、史公祠……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郑板桥说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扬州悠远的文化景观,为他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素养。

黄慎擅长画人物,《韩琦簪花图》是他的力作,写于美成草堂。题材选自扬州家喻户晓的“四相簪花”故事,韩琦是四相之首,图中他双手高举在发际簪花,两名侍女站立两旁执壶持杯,作敬酒状。神情动态,妥帖自然,衣纹线条,流畅活泼。居住在美成草堂时,黄慎45岁,时值壮年,生活相对安定,画技臻于成熟,进入创作的丰收期,作品有《钟馗图》《胁琴侍女图》《张果老倒骑驴图》《东坡玩砚图》《耄耋图》……等。

因母亲执意要返回故乡,孝顺的黄慎不肯违拗老妈意愿,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扬州,挥手与美成草堂告别。在朋友为他饯行的宴会上,黄慎依依不舍,情绪激越,即兴唱出四首《维扬竹枝词》。其中最有名的那首“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熏。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一改自唐以降“人生只合扬州死”的惯称,用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扬州舒适秀美的城市特征。这句诗后世广为流传,宜居扬州的美名走向世界,有她的一份功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