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宁女士(尤凤伟夫人)写的发言稿:看看他们再想想我们

(2012-09-03 18:29:37)
标签:

杂谈

    感谢语:陈群要破费自己的银子,和作协一起给我办一个研讨会.当陈群打电话给大作家尤凤伟的时候,尤老师一秒钟也没有停顿地说::"高伟的文字,我有话要说.我一定去参加."尤凤伟还表示,那些日子,他的夫人宋宁一直在说着我的<他传奇>呢.陈群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真是,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是好.尤凤伟,这样一个名动全国的大作家呵,他一直对我这样的无名小辈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和宋宁老师在电话里聊天,宋宁说,青岛作家的每一本书,在他手里,他都会好好地阅读.我知道,尤老师和宋宁,做出的这样一种态度,完全是对文学的一种友善的支持,也完全是为了给我们这样的文学热爱者一种良善的给力.那一天,连谏的电影<魅妆>首天上映,我和大家一起去看电影.尤老师知道了,对我说,他也要去成不成呵?你不知道我听了有多么感动.须知,尤老师是怎样一个惜时如金的人呵,他的时间就是比更多更多的人金贵,因为他的时间可以为人类造出珍珠一样的精神财富.可是,他却也舍得把它们拿出来支持我们.亲爱的连谏当时也激动的呵,感激的呵.亲爱的连谏是个不浪费别人对她的一点好的那种女人呐.我们在一起经常说起别人对我们的好,我们不浪费这些好,就是因为,我们多么懂得,在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别人无端为我们付出的暖意,它们是人间的稀世珍宝。

    宋宁为此还写下了我的研讨会那天,她的讲话稿.我和宋宁是那种见面不多,但内心彼此一直珍视着的人,我深深地懂得她内心的那种对于智慧的执著.她的良善我更是在日常的交往中日益见识.她是个精神上慷慨的女人,她能给得出,是因为她的生命里面有.

    不知用什么言语感谢尤凤伟与宋宁夫妇对我的抬爱与关照,还有深深的鼓励.像他们一样学习善良的品质吧,把他们给予我的好,用我的方式给出去,也许就是我能实施的最好的学习吧.

    深深感谢尤凤伟和宋宁老师.深深谢.

 

 

                                    看看他们再想想我们

 

                                          宋宁

 

    我跟高伟虽居同一城,并不常见面,奇怪的是我好像跟她很熟悉似的,熟悉的主要途径恐怕来自于总读她的文章,这些年她的文章越来越多,有些来不及读就收起来找个时间一齐来解决。前几天,刚刚看完她的新出版的《他传奇》,这是一本奇特的书,首先,体裁上就很特别,你无法用一种纯粹的形式来界定。是传记?随笔?小说?抑或……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我的阅读兴趣,这么多经历复杂的各色人物齐整整地集体亮相,欧麻嘎!读罢,想不叹息、感慨都难。高伟以她那特有的睿智的目光以及刚柔相济的文笔,带领我们进入一个个神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传奇》一如她一贯的感性又知性的风格,在阅读了大量的传记的基础上,夹叙夹议,解读着他们的人生。自如、恰当、得体地为我们描摹了一幕幕称其传奇式的生活画面。史是一面镜子,传记也是如此,她一定是在镜子面前照了无数次,然后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知性融合在了一起,否则,她怎么可能如此真切、透彻,酣畅淋漓地盘点着他们的人生,且不留情面地评说着他们的是是非非。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称得上传奇的。《他传奇》里的人物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傲人的业绩,如高耸的山峰,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励志的故事也一如明灯在前面照耀着,为我们指引方向,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人们对世界、人生有重新的思考,这无疑是有益的,这也正是人们喜读这本书的理由所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还看到了另外一些让人唏嘘不已,感慨无限的东西。但不管怎样,也不要用成功来掩盖自己的恶性。像毕加索、顾城等,你们再天才是不也要像凡人一样有常人的情感。天才与成功不是恶性的通行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们也是人,是男人,因此在具有人性的弱点的基础上再有那么一点点“兽性”也就不足为奇了。现代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见怪不怪引以为戒,增强自身的精神免疫力。看看他们,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阿弥陀佛”起来,越发对自己这种“萝卜青菜”式的朴素的情感生活更加珍爱有加。的确,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做到心无旁骛、宠辱不惊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内心炙盛,把“知足常乐”这么好的忠告搁一边,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生活讨要。其实,单纯的心,才是生命富足的基础。男人共富贵难;女人共患难难。一些被人们高估了的人生价值正在如“绩优股”样被人热捧,比如名利,与之相反,人们正赖以平和生存的一些基本元素被人遗忘以至消失比如爱情、悲悯、忏悔、善良、真诚、平和、谦卑、敬畏……君不见,多少所谓的“成功人士”生活富足后而精神一贫如洗,挥金如土,妻离子散。做为被动的另一方,也要坦然面对这些宿命的因素,用智慧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外界物欲引诱的,必然被人役使。规避一些负面情绪,接受现实。看看他们再想想我们,虽不及他们他们那么光彩、鲜丽地生活,那些太太传奇的生活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罢。生猛海鲜没有,家常小菜,慢火细炖,也能料理得有滋有味,这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