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原生态(三)如何会误读和误解家庭成员的信息
(2016-04-17 19:29:37)
标签:
双子育儿能力家庭 |
分类: 思考的力量 |
双子在前面写过了原生(一):什么是家庭原生态?(二):不介入他人的生活,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帮助。
双子很久前讲过,每个原生家庭的生存方式不一,行为习惯必定不会一样。无论在一起生活多久,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将显露原生。。。。。。
前些时与冬儿爸打针回来的路上,当时中午一点多了。。。。。双子坐在车后问:“吃不吃饭?”冬儿爸边开车边好奇的回头:“肯定要吃,午饭能不吃?。。。。。”
双子笑了,想了一下又问:“吃什么?”
冬儿爸认真的盯着前面“你说吃什么?”
“开着看,哪有在哪吃?”冬儿爸笑着说。
双子一下明白如何问:“中午回家吃还是在外面吃?”
“哦,在外面吃吧。回家再烧时间长,肚子太饿了。”。
上面的对话,只最后一问有用,为何双方来来回回问了多次才能说明?难道没事拿自己消遣?这其实就是双方原生习惯产生信息不对等造成的误读。
原因有三:
1、双子当时想问:吃什么?。。。。因为回家晚了,双子想表达就是,两人很累了,回家简单吃点面就行。但随口溜出:吃不吃饭?
冬儿爸本来话就少,又在开车,以为双子问是吃饭还是吃面食?反问“你说吃什么?”这话虽然让人感觉很生硬,但双子知道他的本意:你想吃饭或吃面都行。。。。。。
这样问虽然范围缩小,但同样是一个模糊的信息。冬儿爸并不知双子的本意。想想可能饭店关门了,所以才会有:车子开着看,哪有在哪吃?。
问题来了:冬儿爸如何才能知道双子到底想表达什么?
最后双子明确说:在家吃还是外面吃?冬儿爸这才听懂双子的意思,所以表示:回家再烧时间长,都饿了。
如果不是这么多年相伴,双方了解了对方原生习惯。第一句问答双方都会莫名其妙,徒增烦恼。
双子定会想:一句话也听不明白,多少年了?不知道我在家吃饭的习惯啊?不知道我问话的目的是:两人累了,也饿了,简单吃点就行了。
冬儿爸同样会想:这都几点了,还问吃不吃中饭?傻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用问?两人都饿了,再烧太晚了,外面吃可以简单点。
大家细看就能明白,冬儿爸和双子想的是同一个问题,目的一样,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相同:都饿了,也累了,简单吃点。
此时因为原有的习惯和说话方式,都在各想各的,所说所听不在一个层面,如此不对等的信息一出来,误会和误读就成了必然,上面的情景,相信很多家庭都上演过或正在上演。
双子与冬儿爸相伴近三十年了,偏偏就是双方的原生习惯,思维定式,让语言传递出的信息照样不对等,误读之事时有发生,更不要说年轻的家长们,所以原生行为习惯是家庭吵闹的罪魁祸首。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原生习惯和烙印,不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不在一个层面上,各想各的,各说各的,是一个必然。但带着认知上的偏差、误解和误读,会对当事双方产生很大的伤害,无意中双方会越吵越烦,嗓子越来越响,或认为对方不可理喻,话越来越少的家庭占了多数。
昨天看电视《动物世界》,讲述一种白色的海欧,每年不远万里迁徙到一个湖岸,繁衍和孵化他们的后代。海欧铺天盖地,白茫茫一片,场面之壮观,叹为观止。
最震撼是这些鸟母亲,用他们特有的鸟语训练孩子们。想来有一天,训练过的鸟类后代,如果幸运,定能再行万里,在长空中飞回到它们祖先的栖息地。生命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这中间传递出的遗传信息、遗传基因和遗传密码,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就是小小鸟类的原生态。纵然历经万年的变迁,环境的突变,鸟类同样能强大到足以让一个种群,为了生存,每年万里翱翔,顽强繁衍至今。
我们人类是同样。但我们有更深层面的精神追求。我们原生的遗传习惯及行为,会打上自己深深的烙印,所以是人都会无意因为这些原生,而产生信息不对等,进而相互猜测、误会、误解和误读。无论是家庭、育儿,还是工作。。。。。。
如何避免或少点原生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才是家长要了解自身和家人,慢慢走好自己人生的前提。
人这一生,很多无法改变的事物,不一定非要强迫自己。但有一点:与家人和孩子对话时,如何将伤害减到最低,是可以想办法去做的:
1、做事不要想当然,或让对方来猜?越直接表达想要做的事,越能被人理解,前提是这个直接不是指责。
2、温和说话,让对方能在平静中,听明白你想表达的事,人愤怒,反而会把要紧的事搞忘了,只会在那发泄情绪,本末倒置。
3、有问题大家来探讨,不要肚子里面做文章,用自己所谓的“对”来强加他人。
所以模糊信息越少,产生误读和误解的机会就少,家庭生活会更和睦一些。
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通过学习和了解,到了不惑之年,双方新生的共性会更多一些,会相互包容许多。。。。。。带着孩子慢慢前行,日子才能过和谐。。。。。。
下次写:家庭原生态(三)如何会误读和误解家庭成员信息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