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行为习惯教育双子育儿付出 |
分类: 成长的烦恼 |
如何让孩子读懂“舍”“得”?(一)
这一篇是很久前写,无意翻出来。先发第一篇,下篇改了发上来。
有一初中妈给双子电话,说家人都很大气,所以孩子从小也阳光大气,但孩子为此总是吃亏,所以有时会有挫折感。问:不知从什么角度帮助孩子?既要阳光,又不要太吃亏。
听了一时语顿:一个孩子,既要阳光,又不要太吃亏?这是什么概念?
记得冬儿高中住校,只要是寝室内同学间的事,她能让就让,特别是洗漱,总是最后一个。并没有为此认为自己吃了亏,说只不过晚睡一会,没事的,所以同学间关系一直很好。高一结束时,她请寝室所有同学,还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吃了一顿披萨饼,另一个同学请了饮料,大家开开心心分班离去……
冬儿这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源自幼儿园,当时老师讲述冬儿性格内向,与小朋友交流不畅,此后每天中午我会带水果和饮料(此种东西,放在家里,孩子看都不会看)来看冬儿和小朋友,并帮助老师给孩子打饭,盛菜。每到此时,孩子都会聚在我的周围。当年的冬儿虽然不知什么叫“舍”“得”,更不知妈妈付出的目的。但她知道妈妈给小朋友带来水果和饮料,帮助老师的行为,会让小朋友喜欢与她玩,会让老师喜欢她……
小学低年级的每年圣诞节,我都会让冬儿请许多同学来一起过圣诞节,并一人一份小礼物给孩子们留做纪念(用冬儿的压岁钱)……平时的六一节或其它节日,同样会带孩子们出去游玩…….当时目的很简单,希望没有兄弟姐妹的冬儿,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多一些同龄孩子一起玩乐,开心长大。
高年级时,每年的圣诞节,都是冬儿自己作主,找同学前来一聚。离开黄冈的最后一次圣诞节,冬儿请了班里大半的同学来家过节,孩子们吃饭排队……冬儿爸买了太多面包、饮料,做了几大盆色拉,几锅罗宋汤,每人都有很多炸牛排,煎蛋等。后来大肠胃的孩子们又塞进了许多肉丝炒年糕……想来那几个挂满五颜六色气球的房间,圣诞树上各种各样小礼物的开心场面,好吃的西餐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太美好的回忆……
其实最开心的是冬儿,如燕子般在各房间飞来飞去……最后同学们散去,累得半死的老爸和林老师还在慢慢捡场……懵懵懂懂的冬儿可能同样不知“舍”“得”是什么?但她知道老爸老妈的付出,让她收获了更多的友情……
后来冬儿回到苏州读书,每年的寒暑假,回黄冈时都会固定请十多个同学一起聚一下,分享各自的成长历程,一直到现在的高二……
此时我才认真的讲与冬儿:“老妈之所以鼓励和支持你每年回来与同学聚(晚辉阿姨为你们提供食物),因为同学之间的友情最美好,最真诚,一定要珍惜现在同学间的友谊。而你此时交往的同学,都非常优秀,相信将来在各自选择的领域,从事不同工作的同时也能出类拔萃。说不定那天你们大家相互有困难时,最可能伸出援手的,就是你的同学,你们都是独生子女,太需要朋友之的友谊和帮助……一个肯付出的人,才会有所得……”冬儿懂事地说:“我知道老妈……”
这才有冬儿后来高中住校时大气和阳光,肯付出……没有想过是吃亏……
但高二上半学期,有一天冬儿回来突然与我说:“某某同学看到我,嬉皮笑脸说:什么时候再请她们大家搓一顿。老妈,我不是不肯,但请人要心甘情愿。我请了多次,她从来没有请我,虽然没想过让她这个小气鬼来请,但她这种理所当然讨要的样子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冬儿的想法,有点如上面这个妈妈的孩子:阳光大气,不停的肯为朋友付出,但对方的理所当然会让慢慢长大的孩子感觉有点吃亏,并且受到挫折:为什么你从不主动请我?非要我来请你?真是厚脸皮,还好意思说,当我是个傻子?”
我马上讲了一个发生在我身上,匪夷所思的真实故事,让冬儿明白了“付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明白了人生的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只有先“舍”,才可能后“得”这个充满哲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