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用了两个篇幅说了:孩子能不能积极发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内向、胆小的孩子和因各种原因不想发言的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
现在讲讲学校老师在孩子上课主动发言所起的作用?
老师为什么会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因为灵魂是看不到,摸不到,但能左右人的行为和意识的一个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随着一个小生命慢慢长大,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发生质的变化。在孩子成长和吸收各种知识的最重要的时间段,3岁-18岁,一共15年,除了家人,真正能肯定和否家孩子,并且帮助孩子灵魂渐渐丰满,引领孩子行为和意识向前发展的就只有老师。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就是:老师的行为和意识有可能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可能引导了孩子将来的人生,所以老师是除了家长,孩子最重要的灵魂塑造者。
所以孩子在校的行为,老师所起的作用最大,包括引导孩子积极主动举手发言。
一、 一视同仁,真心的爱孩子:
在我局所办的英语学校,发现有个孩子,每次老师让发言,还没说举手。他就脱口而出,无论对错,总是兴致很高。一天和他妈聊天,说到孩子喜欢发言。她妈(我们办公大楼的一个朋友)惊讶地说:“他在学校不发言,老师为此说孩子太内向,让我多和孩子交流,也搞不明白,在家很喜欢说,一点也不内向,就是不主动在校发言。在这喜欢发言?……”孩子正好走过来,我摸着他的头,开玩笑地说:“你在学校是不是没听懂?不喜欢发言。在这学得认真?所以喜欢发言?”“才不是来,我听得懂。举手时,老师就没有点我起来发过言,天天就是叫几个老师的孩子发言,所以不高兴发言了。这的外教老师对我们好,说错了也不会批评,还有糖果吃。”听了真是感慨,现在的孩子多敏感,这哪是孩子不喜欢发言,是老师的孩子在班里被另眼相看,孩子一下就感觉出来,而且还为此伤到自尊,不想发言了。
除了上面的原因,有的老师点来点去,就是几个喜欢发言的或能给班级带来荣誉的孩子,这样的做法,打击了许多孩子的积极性,传导了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对老师所教真就不一定能听进,接下不太主动发言一点不奇怪了。
明明一个很开朗外向的孩子,老师教了三年,还当了个内向孩子来看?这样的老师真了解孩子?所以老师只有一视同仁,真心的了解和爱孩子,和孩子产生共鸣,孩子才可能学习好并积极主动发言。
2、老师面对不理解的家长一定要有胸怀,能宽容。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有层次高低之分,有修养高低之分,有脾气好坏之分。所以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习或其它不好,就会对老师吹毛求疵,要求过高,一点不奇怪。反过来老师也是个凡人,也可能是家长,天天做着许多虽然应该,但的确很累人的工作,还不被家长理解,心中的怨气无意就会撒到孩子头上,也同样见怪不怪了。
有个朋友和我说,孩子上课不太发言,被老师叫到学校一通训,说没教好孩子,所以和老师吵得差点打起来……听了真是冷汗下来了。这个老师我非常熟悉,很好的人。一提到这个家长更是气得要吐血。说到伤心处,讲了狠话:“这样的家长,想来孩子长大也不会好到哪里,我就是不会上课叫他孩子发言……”
这个朋友的确是个不会说话,又不太讲理,脾气还非常暴躁之人,能想得出和老师吵起来会是什么样子。他的孩子虽然有点内向,在一个是非家中长大。但非常懂事,学习自己努力,是个可爱的女孩。因为家长这种粗暴态度,让老师对个孩子产生了不必要的厌烦。接下来孩子肯定怕死老师,更不会在课堂上发言。
为了这孩子,和老师聊了一个下午……最后和老师达成了一个共识:老师这个职业面对的不仅是有思想的,慢慢在长大的生命,同时还要面对和包容孩子背后的家长们。职业的神圣和特殊也在这,更是一个大写的“爱”字在面前时时闪现。这个老师真是不错,后来主动并时时让孩子起来发言,孩子后来学习越来越好,还考进了很好的初中。坏事变了好事。
所以无论是谁?只要选择了老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只有去学会包容、更要有宽广的胸怀面对家长们。特别是面对家长不良行为的“因”,不能把“果”报到孩子的头上,孩子是无辜的。
3、老师布置任务一样的举手发言:
如前面讲到一个例子:张老师让同学们必需每星期发两次言。虽然带了一点强迫,对孩子而言是个一定要完成的任务。这种被动的方法的确会让孩子没话找话说,动脑子找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话题,无形中让不善言表的孩子开了口。就如一个成人上班,领导交办一个自认为无法完成,但又必需无条件的去完成的工作。这中间的经过无论好坏,最后的结果,对个成人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所以张老师的这个方法虽然被动,但长远看,六年下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在校能否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起的作用太多了,下次说说(四)
有时间的家长可以看看前面:
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举手发言?(一… 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举手发言?(二…

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举手发言?(一… 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举手发言?(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