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贵姐,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麦兜的妈妈麦太:都是香港草根阶层的女人,都是带着独生子的单亲妈妈,甚至都做过纺织女工——两部影片中用黑白画面闪回她们的青春时代,竟然都是在工厂车间里学纺线。
麦兜说,他的妈妈很厉害。她可以像游戏里一样上窜下跳打败各种敌人,最后连老怪也一并收拾。贵姐也是这样的,在她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困难。虽然也会有失声痛哭宣泄感情的瞬间,但更多的时候,她脸上总挂着微笑。家安说,他的妈妈并不辛苦,她过得不错。也许那时他还不懂,究竟要多坚强,才能像她们那样把日子过得一丝不乱。
在她们的故事里,男人的角色是缺失的。他们来了又走了,要么像贵姐的丈夫一样早逝,要么像麦太的丈夫一样怀着一颗王子的心离家出走(以麦太的角度来看,这种事真是再莫名其妙也没有了)。而她们的生活已经全然被他们改变。轻盈美丽的少女时代一去不复返,留给她们的只是柴米油盐,还有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这样的女人不会想太多,因为她们没有时间。贵姐的母亲说,这个傻女儿“只认一个‘做’字”。贵姐和麦太们唯一懂得的是认真把日子过好,上班下班,买菜做饭。就这样,渐渐地她们老了,而孩子也长大了,生活就是如此。
然而贵姐并不像麦太那样对未来抱有华丽的期待,她不会让儿子学装死学抢包山,也不会相信儿子的童子手能帮她摸中六合彩。在许鞍华的电影里,一切戏剧化的因素都被剔除,影片中呈现的生活甚至比它原来的样子还要平淡。她试图用这样一种极致的平淡来衬托人情的温热。而影片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贵姐与邻居阿婆之间、与亲人之间,那种情感就像血管里的血一样流过,缓慢而浓稠,让人安心,让人感动。
实际上,这就是传统的中国人啊:依靠着认真生活的信念,依靠着人与人之间的一丁点温暖,他们可以活得很安然,不会成天想着“凭什么别人过得比我好”。这是一种纯朴的力量,它代代相传,就连那些在贫穷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拥有清澈自信的眼神。他们不需要团契,因为无需神的帮助,他们就可以好好生活下去。有意思的是,这传统而单纯的生活状态,竟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曾经是殖民地、城市化时间已经很长的地方得到了完美的传承和鲜明的体现。
看贵姐做鸡蛋,就像看麦太做火鸡,单一的食材可以千变万化,靠的就是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和一点点小心思。她们最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平淡的细节里。她们变换不同的面目出现在香港电影里,就是因为她们真的可敬,而她们的坚强,也正是被香港导演们一再书写的城市精神。
前一篇:开后门才能证明父女关系
后一篇:再看“大闹天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