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雅集》之设计花絮(二)

标签:
真纯灵山大佛开光15周年华依柳灵山胜境灵山雅集 |
分类: 书籍装帧 |
2012.8.23
七夕节。写下《七月初七:彼岸花》。欣喜于第一次路遇彼岸花。仿佛意识到与谁即将会面前的擦肩。冥冥中,萦绕着某种念念不忘的感念。
2012.9.12--9.13
2012.9.24--9.25
随笔《心
2012.10.9--10.12
设计构想文案和初稿被首肯。三天里,整日围绕着冷暖两色系,完善着各项细节。所幸的事,所有的完善没有变更过最初的意象与初衷。设计确认后那一段冗长的空白时光,原来是蓄意留给了之后更多忙碌的。留给了制作与工艺的繁复,以及心意中随时有可能面对的落差。一切,仍然是风中的风铃。过多地悦耳,也会成聒噪。
2012.10.21
最终,定下两款主设计稿。确定选用暖色系设计。
2012.10.23
设计稿在制版前的最后细节部分确认。
2012.11.3
晚上十个人的工作餐,涉及制版、工艺、制作、印刷和唯一一个设计的我,进行最后的工作对接。
2012.11.7
设计稿主纹银丝掐丝镶嵌部分的效果,基于精细和复杂,需要我重新做主版,才能符合我的设计意愿。和制版的工人一边电话协商一边修改。一切,只是为了能够达成心愿,而不至于与理想相距甚远。从他们一开始觉得我的想法不能付诸于现实----不可否认,某些流程上的熟稔使得他们拥有着某种偏执与不妥协。直到最终,相互确信。
2012.11.15
灵山胜境开园暨灵山大佛开光15周年庆典隆重举行。得知设计成品能够顺利赶在庆典的前一天抵达而释然。
2012.12.5
《灵山雅集》终于能够捧读在手。“终于”一词,此时此刻夹杂着太多的感念。如此地重,满盈的重。纯度之中,似有无尽的故事在点线面间流淌着...
附媒体新闻报道----
《灵山雅集》丰富文化内涵
来源:无锡日报发布时间:2012-9-15
摘要:文人都是敏感而感性的。把玩文字的作家尤是如此。呼吸着灵山的空气,在震撼与感动中,创作的种子在灵山已悄然播下。与此同时,有感而发的作家们,从文学的视角,给已成为文化旅游典范的灵山如何“精进”编制了一份“文学规划”。
昨天,国内30多位著名作家雅聚灵山。禅修、过堂,体验、座谈,“大美灵山·如来如愿”这个别开生面的金秋笔会,让行走江湖阅历颇丰的作家们连呼“新鲜”。渴望让文学远离浮躁的作家们,在灵山找到了久违的宁静。
文人都是敏感而感性的。把玩文字的作家尤是如此。呼吸着灵山的空气,在震撼与感动中,创作的种子在灵山已悄然播下。与此同时,有感而发的作家们,从文学的视角,给已成为文化旅游典范的灵山如何“精进”编制了一份“文学规划”。
文化景观要用心去做
和所有到过灵山的游客一样,作家们为灵山佛教文化建筑群恢宏的气势、精美的细节所征服,而在聆听了灵山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吴国平关于灵山文化旅游产业的介绍后,更为其“大旅游、大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折服。作家赵本夫眼中的灵山,是庄重而虔诚的。他认为,带着尊重文化、敬畏宗教之心做文化景观,是灵山成为国内文化景观翘楚的主要原因。爱好收藏的赵本夫表示,国内一些城市打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旗号做文化旅游,很多文化景观粗制滥造,根本经不起推敲,明眼人一看便知真假。但真正的文物,常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种本末倒置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只能是无益旅游,戕害文化。
而唯有规避粗制滥造,才能打造出当代的精品、传世的佳作。而这正是灵山的目标,也是灵山的做法。
《灵山雅集》丰富文化内涵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打造当代精品、传世之作,也需要持之以恒地经营。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盛邀国内名作家雅聚灵山笔会,用文学“涵养”灵山,正是灵山为景区注
入文化养分之举。“我30年前到过灵山,在这里写下了《请和我同行》。那时,灵山只是上世纪70年代一个普通农村,印象最深的是手扶拖拉机与湖岸大堤。”作家黄蓓佳站在梵宫回忆往昔,无比感慨。她说,此次笔会不仅有视觉上的震撼,更有心灵上的感悟。
黄蓓佳的感受,是笔会作家们的共同心声。而灵山,也通过举办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世界公益论坛、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有意识地“储蓄文化”。本次笔会的作品将汇编成册集结出版,《灵山雅集》将为灵山构建一个“文学阐述”体系,为灵山“文化存单”添上新的“存款”,进一步丰富灵山文化内涵。
诗人舒婷认为,灵山做文化旅游,必须保持自己的特色,大美灵山要以“静”取胜,成为教化与熏陶人们心灵的所在地,不要被游客与金钱的喧嚣打破其原有的宁静。她以家乡鼓浪屿当初为了吸引游客“留下来、住下来”而制定的失败案例为证,提醒灵山发展文化旅游要坚守特色、有所取舍。
作家蒋子龙也有同感。他说,灵山笔会带给作家很大的心灵触动,输入一种内生力量。仪式感、形式感很强的体验活动和建筑空间艺术,能让一颗浮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静下来、定下来、慢下来”的氛围,正是当下的人们需要的心灵鸡汤。他说,灵山是“存放灵魂的地方”,也有助于文学远离浮躁。也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此次笔会形成了一次文化互动:灵山收获《灵山雅集》,作家们找到了精神世界的一片桃花源。
一个金秋笔会,一次文化互动。国内众多名作家雅聚灵山,带给我们的将不仅是诗意文章,还有发展文化旅游的文学思维。(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