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月:《纪念日》之小念记 & 《共同的纪念日》

(2011-09-12 20:57:12)
标签:

姜桦

纪念日

提袋

念记

确定

杂谈

 

 

 

九月:《纪念日》之小念记 <wbr>& <wbr>《共同的纪念日》

 


诗集《纪念日》(姜桦 著)招贴/ 华依柳 设计

 

 

 

 


 

九月:《纪念日》之小念记 <wbr>& <wbr>《共同的纪念日》

诗集《纪念日》(姜桦 著)大幅海报/ 华依柳 设计

 

 

 

 

 

 

 

九月:《纪念日》之小念记 <wbr>& <wbr>《共同的纪念日》

诗集《纪念日》(姜桦 著)提袋(正面)/ 华依柳设计

 

 

 

 

 

 

 

九月:《纪念日》之小念记 <wbr>& <wbr>《共同的纪念日》

 

 

诗集《纪念日》(姜桦 著)提袋(反面)/ 华依柳 设计




 

 

 

一套关于诗歌集《纪念日》的设计:招贴、提袋、广告。

一份急速且接近于极限课题的设计功课——在短短三天里,要怎样迅捷担当安然面对的承诺。

 

2011.8.26---

受姜桦老师邀请为《纪念日》做相关的平面设计。内容涉及招贴、提袋、广告,或更多。除却我的设计部分时间,涉及排进印刷的时间,还要加进印好、模切做成品的时间。一切,让人步步不安。如何成全自我表达、设计理念的贯穿以及与时间对抗之间,要怎样安妥好一切。。。赶上及完满。

 

2011.8.27---

起早,奔赴设计“现场”。循着悬念一般的初衷与一次次被自己否定的方案。有时泥泞,有时绚烂。唯自知。傍晚,小海报设计方案同时确定。文案待定。工作15小时的一天。

 

2011.8.28----

一早,继续提袋的设计两个方案并行。一下午整体调度修改到晚上,提袋最后一稿方案被自己首肯。留存两稿,待由确定。最终很满意。另一稿被确定作为门厅跨幅广告。同时确定小海报。

 

2011.8.29----

下午去看提袋1:1打印小样。同学W的广告公司下班之前以急件安排立即出菲林。我顺便带去了同款大小的文集,试放。一切适宜。当场确定用纸品种、纸张克数,机眼以及叮嘱细节。份数。

 

2011.8.30----

收到诗集《纪念日》。庆幸能赶在收到前,已确定好了提袋尺寸。时间被节省下来的一天。

 

2011.9.1----

小招贴定下数目和最终文案。

 

2011.9.3 ----

提袋成品和广告一起准时送抵。第一时间看到的效果,所想即所得。。。

 

 

 

 

 

 

201198——《纪念日》是每个人心底的节日。她,从此不再属于个人,不再是独享。她,属于那些值得念记的过往、被时光感动的念记。那些永恒的人、事、物。她,本该属于钟爱她欣赏她、拥有她、念记她、留念她的所有人。

再次祝贺姜桦老师《纪念日》。谢谢《纪念日》所赋予的一次丰富体验。体会“阅”与 “历”。身处“绝境”后的豁然见晴。同时,在此谢谢“春秋策划”在设计后期的鼎力协助。

因为《纪念日》,可以分享,可以感受,可以守望——那些,随时涌动着的那么多值得念记、回首的纪念日。

因为《纪念日》,因为她的出现而一切更值得念记——隽永的成为永恒,流离的注定在此刻停驻。

在爱的名义下。

 

 

2011.9.12.写于中秋月夜

 

 

 

 附:

 

共同的纪念日

                                                                                       姜桦

 

    约请诗人、画家华依柳为我的30年诗歌创作研讨会及《纪念日》首发式做相关的平面设计绝不是临时

动议。此前我已经看过许多由她设计的书装。连续多年的《太湖》、《艺界》的装帧设计,新近刚刚出版

的《无锡女诗人诗选》。。。还有曾经发表在《诗刊》上的那些诗配画。简约而不简单。草木香的线条,

真地叫人喜欢得不得了。

    但这件事还是难以开口。因为那样,将使她花去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我还是决定试试。辗转找到号码,直接发了短信过去。幸运的是,画家在第一时间给了我明确的答复。

    “但是,时间是不是太紧了?”画家在电话那头说。华是画家兼诗人,出生于艺术世家。曾外公吴观

岱、外古柳是大家。尤其是其外公秦古柳先生,更曾应傅抱石之邀,组建江苏国画院,有“当代

画圣”之誉,说“江南百年罕有匹敌者”。自幼耳濡目染并秉承家学,华依柳4岁时,已对绘画表现出不

潜质。父亲华士清生也是著名的画家,曾是无锡文化局文博的副局长。离职后,父女

手,一起做了一个华士清华依柳工作室。地点就在赫赫有名的无的东林书院。只做精品的华依

室据规模很大,品位极高。如此精于手功之人,对任何细节都绝对不会草率行事。我不太懂设计、

及相工艺。不知道这一连串的工作可能需要多长时间。眼看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急不得,也催不得。

我只说,你不用太着急,能够争取就争取吧。心里却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 

    其后数日。手机短信。QQ邮箱。不断地沟通、商讨。依柳伏案创作的过程就是我期待的过程。等到短

信里说画稿基本出来了,已经传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幽香,果然,身高过人的易拉宝和精致乖巧的提袋

跃然活现于眼前。我一看就很满意。当即拍板定稿。

    最后需要确定的是大幅的海报。为了保险起见,华氏最初的设计仅提袋正面就有两幅。也就是说,两

中必须有一幅被取下。而在我眼里,哪一幅都舍不得舍弃。于是建议:两个都很好,干脆就用提袋的另

幅备用画稿做海报吧。将所有与会名单一并印上去,也可能是很好的。华老师表示了赞同。

    30年,30人,外加上几个特邀嘉宾。海报也终于确定了。于是出菲林。下单印刷。一切顺当妥帖。9月

7日,作为特邀嘉宾,依柳和无锡两位诗手提肩扛,带着做好了的提袋、易拉宝和海报,登上专门前去接

待的商务车,风尘仆仆,从江南,一路来。而仅仅因为这几件精心设计的小道具,整个诗歌研讨会和首

式的现场就跟着一下子“诗意”了许多。

     现在,诗会落幕,筵席散去,漂亮的海报和易拉宝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正安静地立在我书房的一

角。而些精美漂亮的提袋,它们正和我的新书一起,天南地北,陆续去到远方,送达我的朋友们手中。

     感谢画家的辛勤劳动。是你和朋友们一起,共同见证、参与并且完成了《纪念日》。谢谢!

 

                                                2011年9月12日晚10:15 

 

 

----谢谢姜老师!谢谢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