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笔墨之眺望

标签:
柳依于都笔墨眺望城市文化 |
分类: 发表展出及出版 |
城事:笔墨之眺望


城事:笔墨之眺望
华依柳
是都市化的思想偶尔地显现还是在时常打搅我们的生活?城市既带来巨大的诱惑,也带来无尽的厌倦。甲虫般的车循序渐进,如梭穿行。城市在只维持几秒时间的红灯间隙里喘息。在期待一个灯闪明灭之间,瞥见身旁梧桐树高大侧影,似乎才辨清城市高楼的错落与方位。幕墙折射出都市唯一的犀利眼神,密密麻麻地网格般分布。点、线、面原本就是属于都市脉络的,是强悍城市的缩影。
逛街、购物、从KFC游出到钻入STARBUCKS的浓香中,很多形影相随的事物渗入到生活的细枝末节,从熟视无睹到审美疲倦。城市,从夜晚耀眼的霓虹到街角店临窗人的迷茫眼神。一时间,对城市萌生一丝模糊的感激之情。频频触及到缓存已久的创作冲动。倘若说传统笔墨的运用对于前人的继承给人以亲切感的话,对现代城市谙熟的风景、都市化的生活更是现代人的主题。长期以往,传统绘画中对乡野闲情的描述与现代意义上的创新,在绘画语言的表达上尽管是相似的,但又有其相异的审美标准。借以水墨表达其独特的光影、空间、透明、刚健,都市人群的蜂拥,城市建筑的刚性、果敢地坚毅起落,细细想来尽可以以笔墨来对都市进行理性诠释。笔墨当随时代。所有的创作,源自于都在试图呈现一种甚至是唯一的――自我感官与情感的最大化表述。从古典主义到现代印象派,各个流派在各自的时代陈述着变革。试图以“城事”题材的创作,来体验笔墨在关于城市色彩的节律性表达。在变幻的莫测与时序上,对于绘画边界线的偶然性的运用,强调了框架的“图形”巧妙的性质。在拓展水墨的深度或以明暗代替,或只强调它的平板性的形式感,或对框架边界线的尝试更趋向于复杂。所有这些,蕴含着完美而深邃的物像内涵,让人不禁由衷地感到快慰。
城市永远属于视觉的。即便再详尽的旁白都可能对受众不起作用,对感观而言只有感受。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对自我的重复,甚至是种对自我无为的纵容。直至眼睁睁地看到灵感的消亡,以及创作激情的破溃。一直确信这样的说法:艺术生命如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不息地更替。艺术是旧的,可我们尚新。艺术如此这般残酷。时代喜新厌旧,城市五彩斑斓。艺术正印证着时代所不容的停滞与重复。是追赶不及地喘息与执泥还是撒手狂欢与执著。在都市的风中行走,总觉得应该为这个城市做些什么。从忍受都市的喧嚣开始,默默承受它所赋予的一切。而我们能够抓住的时间就是现在。都市生活――“现在时”最有力的单位即是城市。
城市是敏感的亦是木纳的。城市需要各自经验的体会,来产生更多足以来抚慰它的东西。城市是反映地域性文化的橱窗,每个地域、每种感觉、每一种空间结构与之的色系表达。城事――早已幻化成了一组长句,无尽延展。一切都以城市的舞台为背景发生。绘画犹如利器,希望着它不断向前。穿透心智,解析现世。借以充盈丰沛的笔墨语言,竭力展示城事的最大乐音。
用宣纸和时间来眺望,记录我在城市生活的遭遇、经历和感受。在冷漠、失业、焦虑、浮躁的生活中,城市给予我们生存的权利,我们也不可能放弃思考和表达。即便城市以它的方式在时刻衡量我们内心,也无一理由拒绝――当下生活如此鲜活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