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体的偏见,声讨的盛宴

(2013-05-06 17:30:16)
标签:

文化

分类: IBT观点

【from IBTimes中文网

五一假期,内地辽宁省郑氏夫妇携家人在港旅游投诉事件引发关注。因旅游团大巴迟到,司机态度恶劣,郑先生致电香港旅游局和各大媒体投诉,情绪激动,要求赔偿,郑太太更是声称“买了好几万块钱的东西,为香港做贡献。在内地也不是完完全全的老百姓,要不然也不会来香港购物,也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据悉,郑先生为内地公务员,此次来港旅游报团也享有一定的优惠。

(图片来源: 互联网) 

对于此次内地旅客索赔事件,大多网友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丢人丢到香港去了”,又认为郑氏夫妇说“不是完完全全的老百姓”和声称“有身份的人”是特权思想,有网友说“理解为什么有些内地人在香港不受待见了”。 也有网友对郑氏夫妇表示同情:“觉得这对夫妇很可怜,在我们这都是小屌丝才惦记着去香港买点东西呢,有身份的人都不屑什么香港澳门的,直接上伦敦喂鸽子。”

导游打人事件、地铁事件、奶粉事件,直至今日公务员求偿事件,这些被简单地定义为内地和香港民间交往的社会矛盾事件,恐怕不能仅仅从两地文化差异、法治水平、民众素养等方面去泛化谈论,更需公允的个案解读、兼顾双方的包容心态、新闻媒体客观中立的报道,民众理性的认知,在中港民间交往事务中做调和疏通的纽带。

郑氏夫妇索赔事件,不单纯是内地与香港民间交往的矛盾问题,就算不在香港,在台湾、澳门、东南亚一样可能发生,更不单纯是被视为特权阶级的公务员恃权而骄的行为,权益受损者不分群体索赔申诉本来也是天经地义。郑氏夫妇在权益受损后,维权之时语出过激,将公务员身份抖出,郑太太手足无措中寻求一丝社会地位上的保护和尊严,情绪失控道:“我们不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们也是有身份的人”,因为其夫为公务员,就妄断此话笼罩特权意味,千夫所指,网友曝光郑氏夫妇的身份隐私,人肉唾骂,因为对一个群体的偏见而成就了大众的道德声讨,忽视矛盾的真正始作俑者和问题的主要症结。谁说,“我们不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能被解读为这样的百姓——“我们也是受保护的公民,不是任人随意侵犯欺凌的愚民”?谁说“我们也是有身份的人”不能被解读为这样的身份——“虽然来自内地,我们也有尊严需要被尊重”。

内地和香港民间交往发生摩擦,社会舆论的第一反应统统都出自“大陆人素质差,不守规则,不讲文明”等惯性思维,常常让纠纷事件的真实原因和主要责任方沦为配角,不就事论事,而“就人论事”,此次旅游索赔事件,初始原因本来就是港旅行团安排不周,调度失职所引发的服务瑕疵问题,应该在旅游服务合同关系的维度上去解决,无奈事件被放大,让本来的受害者顷刻间变成舆论肆意消费谩骂的对象,这种集体无意识有导向、主观专横的先入判断不仅仅折射出国人在香港西化文明面前的自卑,也体现了群体偏见对个体私益的无情践踏。这不是一朝一夕两地民间交往矛盾就能囊括的问题,更是理性和偏见互相博弈的永恒话题。


IBTimes中文网见习研究员 刘霄
文章版权归IBTimes中文网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n2.ibtimes.com/articles/27521/20130506/social-rationality-public-opinion.htm

http://187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3/4/26/15/25/e6287169_13f0e138fddg2_blog.jpg

IBTimes中文网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官方网站 IBTimes中文网 新浪微博@IBTimes中文网 
NEW! 微信号ibtimes_cn (可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Facebook @IBTimes中文網 Twitter @IBTimes中文網 
豆瓣小站@IBTimes深度新影评 人人公共主页@IBTimes中文网 
美国《国际财经时报》中国地区网络媒体  
在全球政治、文化、社会与经济中寻找内在联系,构成一幅全球图景 
让外国了解中国,也许中国也可以在这里了解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