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IBTimes中文网研究员 滕昶
庹震于198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经济日报社工作,历任总编室负责人,工交部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代主任、主任,编委兼记者部主任,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5年6月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2011年7月,任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副社长。2012年5月,庹震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1993年,庹震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这是中国第一位荣获此称号的记者。1994年被破格晋升为高级记者。1997年,庹震获得武汉大学第一届杰出校友。
在1989年至1997年的8年时间里,庹震创作出《蓝天下的眼睛》、《静静的地平线》、《无悔的岁月》、《初春的太阳》、《世纪末,还有多少问号?》、《报海觅迹》、《盯住交界》、《美术界采写艺术》8部著作。

庹震谈新闻节选:
“新闻就是跟老百姓讲大白话”,有人这么概括。笔者是很赞成这个说法的。“大白话”,如“粗茶淡饭”,是属于原本的东西。“大白话”往往是“大实话”。“大白话”里往往有“大道理”。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举重若轻”
其次,“举重若轻”还体现出记者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和水平。这里,好比过河造船。对能工巧匠来说,可以造出船体轻盈而能负重快行的船只;对拙工笨匠来说,可能会造出笨重、载货量少、行进缓慢的船只。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举重若轻”
对记者利用职业“谋私”也是不允许的。在庞大的新闻队伍中,出现个别“例外”,是很可能的。社会对新闻工作者,亦要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但是,就大多数记者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的公正性、客观性是不容怀疑的。公众对记者在公正性、客观性方面的依赖和信任,使记者有充分的理由挺身而出,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当义无反顾。
——当你成为“当事人”的时候
作者自己为稿子做标题,既是顺手之劳动事,又是顺理成章的事。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作者不重视标题制作,有依赖思想作怪的一面,也有忽视标题作用的一面。有的作者,是对标题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功能没有清晰的认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提高对标题作用的认识。同时,还要明确,制作稿件标题,如果写作稿件内容一样,都是作者的“本职工作”,是“分内”的事情。
——新闻标题首先由谁来做
困难的出场,原本是要毁灭生命的。但是,正因为有困难,才使生命更加顽强,才造就了无数的英雄。
——困难
更多文章
《<炎黄春秋>网站被关闭始末 社长吴思称“和新年献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