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恃无恐的铁道部

(2012-01-05 08:55:13)
标签:

铁路实名制

网络购票

铁道部

动车事故

渎职

扰民

杂谈

分类: 时政点评

新年伊始,铁道部就推出创新举措:一是全部购票实行实名制,二是网络购票。据说这是铁道部“顺应民意”之举,但我并未见到铁路部门做过大规模的民间调查,或者举行过公开的听证会,不知“顺应民意”之说从何而来。

先说购票实名制问题。自从去年推出动车购票实名制以来,我作为专家,倒是多次接受过大陆和香港的媒体采访,询问对实名制的看法。我每次都是很坦率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动车购票实名制弊多利少,推广到所有列车更是后患无穷。

铁路购票实名制,放在桌面上的理由,最主要据说是可以杜绝黄牛倒卖车票。其实,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我们知道,目前铁路只是在购票时实行实名制,进站检票和车上查票时并不需要出示证件。因此,乘车时“张冠李戴”并没有关系。谁都清楚,那些倒卖车票的黄牛如果不是与铁路票房内外勾结,是不可能拿到大量热门车票的。因此,铁路购票实名制,其结果与我们不少改革措施是一致的,老实人吃亏!遵纪守法的旅客们因为需要凭身份证件购票车票而带来许多不便,而黄牛贩子依然猖獗。

当然,铁路部门的回应是,接下来就要实行乘车实名制,要更新设备,甚至考虑凭指纹乘车,说这又是一项便民举措。可是事实上,根据我国目前铁路系统的车站吞吐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本没有条件实行乘车实名制。我预言,这样的结果一定是,用大量民脂民膏买了昂贵的设备,媒体配发了精彩的报道,说我国铁路管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级领导参加了一系列剪彩,随着得到升迁;下级干部通过项目拿到了难以估量的回扣;除此以外,中国的百姓,那些国有财产的名义拥有者们,除了给他们带来不便和一些幻想以外,没有任何实际的收获。

如今,动车购票实名制还没有理顺,便匆忙在全线推出购票实名制,而且在春运这个每年最为繁忙的时候;此举所造成的混乱,给百姓带来的不便,可想而知。

再说网络购票。听起来又是一项顺应“国际化”趋势的创新举措;可是连日来,越来越多的旅客遭遇到铁路订票网站登录难、购票难,甚至付款后却取不出车票等问题,而在代售点,旅客也因为这“48小时的时差,无法买到热门车票。我们可以想象,这项“便民”举措所产生的“扰民”效果有多么严重;尤其是铁路订票系统的“扣款不出票”事件屡屡发生,恐怕不能用“操作时间过长”这样的理由来搪塞百姓。

对此,铁道部曾表示,正在不断优化相关程序,完善设备设施,增加网络带宽,然而这些措施看起来却收效甚微。春运马上就要开始,购票乘车高峰还在后面,铁道部的领导们正在想些什么呢?

联想到刚刚公布的对去年“7-23”动车重大事故的处理,“有恃无恐”四个字突然就在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虽然事故责任人的名单长达54名,铁道部长刘志军的大名排在第一,颇有“行政问责制”的气势;仔细看去,可惜那不是现任部长,而是位早在一年前就因贪污受贿被双规了的前任部长。如此举世关注的重大责任事故,几十条人命,国家财政和国际声誉的重大损失,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力调查,其结果只是把一位被捉了的前部长和一位过世了的董事长拿出来顶罪;现任官员中只有一名副部长和总工程师给予记过处分。对比1988年初,昆明至上海列车脱轨所造成的重大事故发生后,铁道部长丁关根立即引咎辞职,可见,我国政府对于官员“渎职”的宽容度在大幅度提高;如此“渎职”都不算犯罪,“渎职罪”应从我国法典中删去才对。

官员们的“有恃”,恃的是上司的庇护,是对权力的掌控;官员们的“无恐”,是缺乏对社会舆论的由衷畏惧,缺乏对百姓生计的深切关注。如果由这样的官员掌控资源,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貌似“利民”的举措,办成深深“扰民”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