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服装设计师的社会道德素质
一、建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不仅对他设计的产品负责,同时也要对社会负责。
二、培养正当的职业道德
第二篇、服装设计创作要素
第一章、服装风格设计
服装风格的划分、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地理区域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很多种族、民族和地区性人群拥有独具个性的穿衣方式和品位。
第二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上服装形态变迁形成的众多风格、跨度相当大,每个时代各有其风格的精彩之处,而每一种风格都标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人本气质风格
强调服装需要以人为本、由人的风格确定服装的风格。
第一节、确立艺术形式
重要概念在服装设计领域:形态感
(是由色彩、面料、装饰和款式等要素共同达成的。追求艺术形式就是确定设计风格的过程)
形式感是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一、民族服装形式与后现代风潮
需要思考的问题的关键:由于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彻底改变,传统服装的结构。色彩和装饰形式在现实中过于浓墨重彩和拖沓,只能作为表演、欣赏或特殊的礼仪场合穿用。怎样才能延续传统服饰的美学精髓为今所用?
保守方式:直接采用传统的手法和审美思路进行设计,与现实有一段距离。
二、青年流行形势
以青年文化为核心孕育起来的服饰风格。
1、波普风格
与时装最为紧密的现代艺术之一,并成为主流时代风格之一。
“POP
Art”所指的是“大众化的”“便宜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趣味性的”“商品化的”“即时性的”“片刻性的”形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
美国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
将图案、文字、色彩、线条搭配运用在服饰上,加以夸张和变化,往往富含意味与情趣。
成为现代服装重要的组成部分。
2、嘻哈风格
是彻头彻尾的街头风格
(音乐、舞蹈、涂鸦、服饰装扮)捆绑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最为强势的一种青年风格
“超大尺寸”
3、波西米亚风 Boho Chic
是一种奔放、大胆浪漫的经典青年风格
标志性要素:
(1)精致奢华
(2)繁琐、复杂、甚至会让人觉得浪费的褶皱
(3)流苏 (4)镂空
(5)不对称设计
(6)追求返璞归真的纯手工质感装饰、如刺绣与编织
4、经典优雅形式
5、都市时尚形式
特征:恪守着季季翻新的原则、永远走在时尚的浪尖之上
6、中性休闲形式
包括大众化的休闲成衣和运动风格成衣
“简洁朴素”
第二节、结合流行趋势
消费者和服装制造者之间逐渐形成的一种默契的节奏:对流行的推动
关键把握即将到来的流行推出符合消费者期望心理的设计、掌握市场命脉。
一、获取有关流行趋势的信息
1、来自专业领域的信息
2、从时尚媒体获得资讯
市场和媒体担负着重塑时尚面貌的工作
3、国际国内部分重要专业报刊
4、国内外纺织服装分类网站地址
二 、关注人群与现实存在的时尚
(1)、讲:“旁观者思维”引入设计过程
(2)、细致入微的观察各种生活状态下的人,有助于设计者理解市场需求的多样性,驾驭不同的设计定位
(3)、设计师应该比一般人有更加敏锐的感觉。
总的来说:市场中的流行是对流行预测、引导的真实反馈,那些被确定了有实际价值的流行,每一位设计师都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最实际的指导。
关注现实存在的时尚,是采取容易实现的收集信息的方式,所要做的就是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群。
“望、闻、问、记”四点
三、将流行趋势应用到设计中
第三节、经济技术配合
一、建立成本意识
服装的商品身份、意味着所有设计最终的归宿在与生产和销售并获得利润。设计师起关键作用。
成本包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营销渠道三个方面
二、深入了解服装生产技术
对设计来说,既是限制性因素又是启发性因素。
对服装技术有所了解,才能从正确的角度进入设计,同时,利用技术的特点还能够创造出更加新颖的设计。
1、裁剪
2、缝制
3、熨烫(可以使设计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某些服装款式的设计,利用该技术达到个性化服装设计的目的。)
服装设计的成功必须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度与设计师来说,艺术技能和生产技术正是飞向成功事业的双翼。
第二章、服装款式设计
是构成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元素(款式、色彩、面料)之一。
设计领、袖、肩、门襟等还有外形轮廓线的设计。
第一节、服装外轮廓
是款式变化的关键,也是服装能表现时代特点的要素之一。
服装外形线不仅表示了服装的造型风格、也是表达人体美的重要手段。因此,外形线在服装设计中居于首要地位。
基本形:钟形、直线形、曲线形
一、服装外形的设计
所有重大历史时期的服装区别在于它们的轮廓线。
外形不仅是服装样式的风格。同时也是表达人体美的主要手段。
历史上每一次的服装变革无不是与赊贷变革紧紧相连的。
二、服装外形变化的主要部位
主要变化的部位:肩、腰、围度、底摆。
第二节、服装内结构
是相对服装外部轮廓而言的
是基础要素
结构设计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功能性审美、审美性结构、生产性结构
一、功能性结构
首先是舒适的内在功能。其次是附加和扩展的服装外在功能,以适应在不同的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使用。
二、审美性结构
服装结构的创造性如同建筑设计,充满变化,正是通过在结构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人类造就了服装史上千变万化的样式。
审美是促进结构变化的一大动因。
三、生产性结构
顾及服装的裁、缝、烫等加工技术的可实现性以及服装制成后的牢固实用。
服装内结构设计的主要的手段是裁剪、拼合。
省作为实现贴体服装的技术,是东西方服装的主要差别之处。
第三节、服装细部设计
通常是精彩、生动的点缀、成为设计的点睛之笔。
一、领子的设计
翻领、立领和坦领
衬衫领造型主要分为:标准式领型、短领式领型、扣结式领型、饰针式领型、敞角式领型、圆领式领型等
袖子的设计
分装袖与连袖
口袋的设计
口袋既提供了便利的实用设计、其富有创意的造型和位置设计、又呈现出非常帅气的中性工装风格。
四、裤子局部的设计
1、裆部(最早出现在粗矿的北方民族地区)
正是它的巧妙设计、成全了双腿的自由生活。
2、裤脚的设计
五、褶裥的设计
六、其他细节的设计
育克用于服装能产生干练英武的效果,是服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这些细部的刻画恰使服装在外形流行无法创新的前提下,给予设计师充分发挥的天地。是大部分服装设计成功的秘诀所在。
七、局部设计与整体意识
无论是外轮廓、内结构、还是细部的设计,所有的款式设计要素必须服从于整体设计思想、统一在整体造型和风格中。
功能与美的统一
第三章、服装色彩设计
一、认识色彩
三方面的属性:色相、色明度和色纯度
二、色彩的情感与象征
第二节、色彩的把握
一、色彩的性格
红色“性格强烈”象征生命。热情、血与火、青春朝气等。
橙色:由于接近正午太阳的色彩、因而在色彩心理上比红色的“热”更浓更强,尤其,是饱和艳丽的橙色会使人联想到甜美。收获、富有。
黄色:这种色彩或浓或淡、均有明亮、年轻、开朗、醒目的愉悦度。
绿色:总是充满生机的颜色
联想起森林、草地、绿洲以及生命的源头。
蓝色:有平静、深邃、严肃和含而不露的美。使人联想到蓝天和大海、广阔和博大。
紫色:互为补色容易使得皮肤更黑,但色调会产生高贵、神秘、女性化的感觉。
黑(冷)白(纯净)灰(随和)
第四章、服装材料设计
材料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第一节、服装材料的认识
为人类着装以及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可能性与创造性。
一、以原料分类
1、天然面料
包括 植物纤维、动物纤维
棉:是今天使用最广的天然植物纤维。
产量高、价格低廉、成为使用量最大的面料纤维。
麻:夏季
丝:
利用做多的是桑蚕丝。最细的、有一定的牢度。
2、化学纤维面料
天然的或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或机械加工方法而制作出来的纤维。
1、再生纤维 (人造纤维)以天然的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方法与机械加工而再生制造出来的。
2、合成纤维(涤纶、腈纶、、、、)
二、按生产工艺分类
1、纺织面料
将纤维纺成线,再制成布。
(1)、纱线环节对面料的影响
(2)、织布生产加工环节对面料的影响
分为梭织面料和针织面料
2、印染面料
三、服装辅料方面
1、造型设计
(1)、马尾衬
高弹性材料、柔软中含有刚气。坚挺中透着柔顺,是一种软硬兼具的服装衬布。
永久的定型效果
(2)、黑炭衬
2、加固性材料
3、束缚性材料
(1)、纽扣(2)、拉链(3)、结带
第二节、服装材料的运用
一般意义上讲,物质美可分为三个方面:1、材料美(重要元素)、能唤起感觉快感、是形式美表现的基础。2、形式美,形成关系和结构美3、表现美,通过表现力将眼前的对象唤起并联想所涉及的价值而产生的美。
一、扬长避短用材料
从性能上看,每一种面料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需要改进和克服的缺点。
作为设计师应该学会巧妙的避开材料的缺点,尽可能地发挥材质的优点,通过各种设计手段使材料的运用达到尽善尽美。
设计师应当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材料。
二、不同材质面料的服装设计有着一定的规律
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属于柔软面料
挺括面料包括棉布、涤棉布、灯芯绒、亚麻布以及各种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纤材料。
光泽面料大多为缎纹材料,有软缎、绉锻和横贡缎等。
厚重面料有粗花呢、大衣呢等。
绒毛类面料指表面有一定长度的细毛织物、
如天鹅绒、灯芯绒等。
三、选择材料设计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材料的正确使用是设计整体的一部分。
第三节、服装材料的再创造
一、服装材料的再创造的方法
二、设计师的再创造意识
设计师应该具备设计面料的能力
三、服装材料的再创造推动面料的发展
新型材料的开发也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
品质、创新和行销是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的三大重要工具。
第五章、服装流行研究
第一节、服装流行的基本理论
服装是人类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种符号形态。
20世纪末,社会学家们提出了“时尚产业”的概念,并指出“服装史时尚产业的核心”。
流行正是人的个性与社会中人的共性的一种平衡或协调。
1、作为社会现象的流行
2、作为象征的流行
流行原本就是人们追求、理想的一种象征。
3、作为商品的流行
流行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及其丰富的内涵。
一、流行服装的特点
1、多元性
色彩、纹样、造型、款式、材质(物理及化学性能、肌理、制造技术)、工艺、装饰手段(含配件)、着装条件及着装方式。
流行服装多元组成的综合交映是时尚、审美水准和科技水准的统一,其功能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
2、渐变性
在一定范围人的适应及个别接受---部分接受形成流行---逐渐消退---一定时间延续至形成流行“的规律。
关键:人们对先导物的适应和接受。
3、周期性
服装的流行周期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产生阶段为最时髦阶段
(2)、发展阶段是流行形成阶段
(3)、盛行阶段是流行的全盛阶段
(4)、这一轮流行在消退阶段达到鼎盛,该服装的普及率已经最大,以至于市场被最大限度地充斥占据。
大众的从众心理已过去。喜新厌旧的心理发挥作用。
二、诸多因素构成流行的形成、传播与消亡
1、社会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国民收入直接影响购买力,购买力会刺激时尚。
3、文化因素
包括生活方式和审美心理两方面
生活方式受自然环境、民族传统等影响
审美心理受文化水平、审美标准等影响
4、科技因素
科技成果被应用,是当今公认的时髦。
5、消费者个人因素
流行激进者
流行引导者
流行前期追随者
流行后期追随者 流行迟缓者
6、设计师因素
设计师因素是服装作为商品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流行发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周而复始有其自然规律的
2、必然发生
3、偶然发生
4.模仿发生
第二节、服装流行规律
流行是螺旋式上升的再现,绝不会是完全的重复。
流行始终是依循现代人的审美规律发展变化的。
一、初始阶段
二、流行上升阶段
三、流行高潮
因为有着时装意识的人们寻求新意阶段的开始。
四、趋势下降阶段
”视觉疲劳“引起厌烦心理,“求异”心情强烈
五、“拒绝”阶段
是另一新流行周期的初始阶段
本文由服装艺术设计师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分享学习!
物流师报考条件:http://www.zwzsw.com/NewsInfo.aspx?id=42322
公共营养师:http://www.zwzsw.com/CourseInfo.aspx?course=2976
推荐阅读:
艺术品鉴定师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日语翻译证书
职场动态
河南煤炭卫生学校
团结湖第三中学
招生秘诀
福建漳州农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