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尔夫是艺术,不是科学
(2011-06-22 08:57:11)
标签:
转载 |
上个月在人济参加一场百嘉通的迎春杯邀请赛,与全国工商联高尔夫球队的李总和王总同组,看到他们在果岭上都是看好线就推,从不码线,感觉非常好,既节省时间,又不让同组人看的不耐烦,效果也好,该进的进,我甚是羡慕,正好一个洞我6码下坡推鸟,本不抱希望,因为历来进洞概率极低,我也想试试,便说要向他们学习推杆,不码线,如果推进抓鸟成功,以后跟他们打球再不码线,否则违反一次罚款一百,结果靠感觉一推而进,抓鸟成功,从那个洞开始,再不码线,看线后靠感觉推,最后打了79杆获亚军。
昨日突然想起来,好久没跟他们一起打球了,于是赶紧召集,结果大家都有同感,一拍即合,今早9点天竺开球,想起上次承诺,为避免罚款,忍住不码线,靠感觉推,结果今天一场球下来,推杆很好,该进就进,以前基本不进得距离也进了两个,最后打出最近最好成绩,78杆。
由此想到高尔夫的各个环节,比如短切,有些人非要把它弄成科学,还有好几十码,就要走上果岭丈量距离,好像挺科学,挺准确,其实结果也是经常事与愿违,再比如挥杆,经常听球友反复强调各项细节,弄的云山雾罩,最后还是弄不明白,该错的继续错。
个人理解,高尔夫太深奥,没有人能弄懂全部细节,而且很多东西没有对错,高尔夫强调的是挥杆的流畅性,身体的一致性,这些都不是科学,都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自身条件不一样,每个人每次面对的击球条件也不一样,每个人用的球杆也有差异,同一套球杆在不同人手里的挥杆平面也不一样,你想用科学的方法来解读他,每个人的科学原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高尔夫有有规律的东西,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如果你用科学的观点对待他,你就会经常陷入误区难以自拔,经常会因为困扰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经常自相矛盾。
如果用艺术来理解高尔夫,一切都豁然开朗,艺术讲究感觉,艺术讲究灵感,艺术某些方面没有对错之分,艺术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都好像说的是高尔夫。
有一次在华彬打完比赛晚宴上,主持人请原国家队总教练宋庆礼先生给大家讲课,回答球友疑问,宋先生说到,高尔夫没有标准,挥杆没有标准动作,他专门提到我,说他有一个朋友,李某人,挥杆动作是150杆的动作,但老打80多杆,我自认为挥杆很好,咋就150杆动作了,但我自己从没看见过自己挥杆动作,自学球被好几个教练糟蹋过,但没认真跟任何一人学过,都是自学成材,自我琢磨的,后来让人用手机录下自己动作看了一下,是挺难看的,起码比麦克洛伊的难看多了,但改不了,都四十大几了,改啥呀,但有一点,谁都不服,不管你动作多优美,我都敢跟你干,有好多号称单差点的,跟我一打,80多杆,我不知道是否是我动作难看给他们带坏了。
罗嗦了半天,就想说明,高尔夫是艺术,不是科学,业余选手,娱乐性的,不想打职业,就别瞎研究技术细节,别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咋舒服咋来,咋轻松咋打,心太好了,挥杆轻松了,球就靠谱了。艺术家都讲究随性,好的艺术作品都是灵感触发,一挥而就的。
另外,在果岭上看好线就快点推吧,别神马了,急死人了,一场球都打了5个小时了,不只同组,全球场人快被折磨死了,该不进的还是不进,轻松点就有感觉了,有感觉就进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