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对高尔夫的一些想法

(2010-10-08 08:50:0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对高尔夫的一些想法作者:白冰

    高尔夫实质就是一个和自己较劲也和别人较劲的运动,更多时候主要是和自己较劲。如果不较劲了,那打球也就没劲了。而我一直认为,高尔夫在某些方面上,你对它的理解决定了一切。

节内没摸杆,回上海立即去练习场打了330个球。今天的练习主要是针对基础部分,握杆、站姿、球位、瞄准、挥杆流程。发现自己更多的失误来自于基础部分,没有一个好的准备就没有一个好的挥杆,就像如果你没有很好的理解高尔夫就没有一个好的成绩一样。

    现在国内很多球场都喜欢用难度来标榜其成功,做球场的人仿佛很不愿意看到别人在他的球场里打出低杆数,或许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于是,左水右ob,反正不让你在发球台哆嗦几下就算他的球场做的不到位。于是一大批打流氓规则的人一号木越开越稳,为什么稳了?因为距离打得短,就算横着飞也出不了球道,自然也就稳定了。然后你再仔细一琢磨,不对啊,这一号木不是和5号铁一个距离吗?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不过国内球场设置太多的水障碍和ob桩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个人认为或许是为了不要让大家找球浪费时间,但没想到大家会用所谓的流氓规则,因此和建设的初衷有所出入。不过这样的球场会逼着你不断的练习挥杆稳定性,高尔夫于是成了上球道率和标on的游戏。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个人认为上球道率和标on率不应该成为高尔夫的全部,高尔夫在我的理解里只是一个挽救失误的游戏。全世界最伟大的球手也会有失误,何况我们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误。当然勤练挥杆,减少失误是必须要下功夫的,但关键是无论你如何练,还是避免不了失误,没有失误就没有高尔夫了。

    既然难以避免失误,那你在球场上每杆都必须不得不去考虑的就是如果失误你希望失误在哪里?如果你不考虑这个,那猫一天狗一天也就在所难免了。所谓趋吉避凶乃人之常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只知道猛打猛冲,不会成为一个稳定的好球手。每次打完球总会有很多的教训和总结,但下一场又是一次总结和反思。以其纠结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不如在每一杆前多想想最坏的结果。控制失误比避免失误要简单得多,业余比的一定是谁的失误少,而职业比的是谁的好球多。

    救球能力不仅仅是在你失误后才起作用,其最大的作用是让你不怕失误,于是你会有底气打每一杆,因为你知道就算打不好你还能救回来。当你视沙坑长草树林为无物时,你会发现其实球道比你所看到的要大得多。当你拥有了比别人大一倍的球道和果岭时,你想不比别人稳也难。

    经常会有人说差点,而真正去分析自己差点的内在原因的可能没多少人,反正很多人把降低差点等同于挥杆练习。我个人理解差点是由你技术的综合性所决定。看过太多人拿起杆就全挥,果岭边必56度,而这样单调的技术想降低差点或稳定一个较低的差点是不可能的。控制性挥杆不是你失误后才能用的,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控制失误所用。就像果岭边我首选推,不好推才切滚,不好切滚才切停,最后才会考虑高抛,这主要原因就是控制失误。可能现在很少有人会去练这样一种球路“先右飞,再左曲,最后以一个小右曲轻盈的降落在旗杆附近”,但至少有事没事抽空练练左曲、右曲、低飞、高飞这样的简单球路,当然你也可以吧左右曲和高低飞结合起来打出更多的球路,做球的一大目的也是为了控制失误,只有控制失误才会有稳定成绩,至少对于业余来说应该是这样的。因此技术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决定了你的差点,打个简单的比方,我的铁杆在击球时可以用砸击或扫击,在正常的球道上我会用砸击打出更多的到旋,而在雨天我就用扫击的方法更干净的击球,让球距少受潮湿球道的影响。如果你只会砸,那你下雨天会打出不少超短距离的球,于是你就会打出一场臭球。再说个比方,如果你只会用56度斩击切球,那你碰到松软的球位就很可能失误,但你如果用p杆或短铁甚至球道木来切滚的话,就不容易失误了。差点就是这样被放大了。

    对于业余来说,高尔夫技术上最重要的是对度的把握,无论是什么好的动作诀窍,其关键是在于你对恰如其分的把握。就像推杆需要握多紧一样,很难用数据来说明,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觉。每天不同状态其关键在于你对某些环节的把握距离恰如其分有多远,高尔夫之所以螺旋状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此。你对度的把握好,那你上升的速度就快,反之就慢。而度的把握就需要针对性的练习,不断强化正确的意识。找到自己动作中的几个关键点,把这几个环节把握好,效果一定不会差。

    推杆在很多时候比挥杆更难掌握,很多人会说推杆的关键在于信心,我并不完全同意。我有太多次在信心满满的时候推得特烂,而在战战兢兢的时候反而挺靠谱。推杆的状态起伏相比挥杆在很多时候会更大,因为我们很少练推杆。而我推杆虽然不是很好,但基本上也很少太离谱,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在状态好的时候会推得比较积极,而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就会相对保守。放在具体实施上就是,在状态好的时候我一定灌洞推,因此这样的推杆线路相对好把握。而如果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基本会采取溜洞推,因为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面对一个1码半的回推,无论是多远我都希望不进洞就在ok距离。

    总之,打好高尔夫或许和你所想的不一样,或许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过程,但对高尔夫不同的理解一定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数据也好、动作也好都有其局限性,只有真正理解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实质——它就是控制失误和不断挽救失误的游戏,你才会走的更远更高。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但我也相信这和很多人在很多方面会有共鸣,表达方式和理解程度有不同,但本质不会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