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煮妇”变身治病良医!

(2010-09-29 23:45:02)
标签:

美食

辛温

草本哥

健康

乾隆皇帝

http://s2/middle/681e8af9t9167e113ac31&690



 

中医处方中,有很多种药材甚至平时就存在于厨房中,例如生姜、大葱、花椒、食盐等等。

鸡鮶子诚然是养人之品,而真正治好我脾胃虚弱不进肉的却是壳,也即中药之鸡内金。《滇南本草》上载此药“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实际上,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人们都在运用着民间验方,一两味中药,简简单单,轻轻巧巧,却十分管用。因为中国药材药食同源的特性,有时验方中治病之物根本就是食物,是厨房中伸手可及的材料。另一方面,在烹饪时,一些食物也在“润物细无声”的发挥着它的药材特性。若搞中医学的人走进厨房,定会发现在厨房这样一个远离学术的地方,原来也能滋养出学问。

譬如厨房中每日入炊之米。大米(粳米)味甘性平,可补中益气。而糯米味甘性温,更有暖脾胃,止虚寒泻痢的作用。而小米(粟米)还能除烦渴,止吐逆反胃,止泄泻之功。所以在夏天,人心中多烦热之时,若以小米粥作餐食,烦渴可止。而冬天更宜熬一锅糯米红薯粥,食之养人。在重庆民间还有一种“阴米”,专作滋养之品,为大米蒸熟后在干燥阴凉处阴干而成,认为其滋阴之力较甚。四五年前,我母亲双脚,小腿常见水肿,而到医院检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一地方老中医提供了一个验方:以阴米加薏苡仁核桃仁,熬粥,早晚各一服。母亲依方照做,尽管因记性不好没有严格的早晚各一服,但约莫两个礼拜后脚果然不肿了。《本草纲目》载:“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宜胃。……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而核桃仁温补肺肾。阴米,薏苡仁,核桃仁,三者共奏健睥,滋阴,利水消肿之功效。

再譬如厨房中常备之调料葱与姜。二者皆辛温。辛可发散,且有特殊芳香之味,因此可调味,食之使人有“醒爽”之感;温可散寒,且可与其它食物同烹,中和该物寒凉之性。我十五六岁时就时常下厨小试身手,深知葱姜乃烹饪鱼肉不可缺少之调料。在老家重庆,各家厨房中炖肉汤,鸡鸭汤时,必会取老姜一块,拍破后入锅中与汤同炖,盖为取姜之辛味除鸡,鸭,猪,牛肉之血腥气。而在烹鱼之时更需葱姜,不仅因鱼近水乃寒凉之物,须葱姜之辛温中和其寒凉之性,又除其腥气,还因生姜可解鱼蟹之毒。是故我在烹鱼之时,往往将葱姜连同其它调料一同下热油锅炒香,再掺汤,武火烧至汤滚,再该文火,待料味熬出,香气四溢时,可将调料渣捞出亦可不捞,再改武火,下入已切好码味的生鱼片,待鱼熟后捞出鱼片,淀粉将汤收浓汁,再撒入一丝葱丝,淋汁上鱼。此做法中重用葱姜,一来调味,二来以二者之辛散,适宜老家四川盆地中湿气重,人喜食辛温之品的风俗。

自我常下厨房以来,渐渐习熟厨艺之道。谈不及大宴美食佳肴,做些家常小菜却还凑合能上得了场面。入杏林之堂门之后,也逐渐会运用一些中医中药的知识,在厨房中略施歧伯之技。如父亲脾胃不好,常自述胃痛,又怨腰膝冷痛。父亲素来体瘦,易感冒,察其证似脾肾阳虚,于是在家之时常以党参炖鸡或酸萝卜炖鸭令食之。党参补中宜气,在老家的农贸市场便可买到,与鸡同炖更奏补虚之功。酸萝卜乃四川泡菜的一种,乃新鲜白萝卜置泡菜坛中腌制至次年而成,味酸,开胃醒脾,理气,与鸭同炖,平补,开胃,不滋腻。我在北京上学期间,家里来电话说父亲腰膝冷痛甚,我嘱其以黑豆炖猪肾,喝汤食豆肉。唐《食疗本草》上载:“猪肾,主人肾虚。”“大豆(黑豆)……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以黑豆炖猪肾,诚可补肾阳固肾气。以此食疗,长期腰膝冷痛之症状自去。再如我大伯父,体胖,高血压,春天时常自流鼻血。我去信嘱其用生藕绞汁服。因鲜藕汁甘,涩,微凉,能收敛止血,又可凉血,《本草纲目》载其治 血不止。又嘱其以金银花,菊花泡水代茶饮,以清热,泻肝火,还可降压。后来大伯父来电话称此法有效。假期回老家时,正遇见表姐生完孩子,乳汁下不畅。我建议其熬鲫鱼汤喝,将姜末葱末爆香,下鲫鱼煸炒,加水,武火烧至汤滚,再改文火,熬至汤白,调如一小块猪油,即可趁热喝汤。表姐依此法,中午做完汤喝,下午乳汁即汩汩流出,足可见民间“鲫鱼汤下乳”之说法不虚。再如过年之时,半月余皆食鸡鸭肥甘,肠胃难免滋腻,此时我便会要求席间以“凉拌侧耳根”上菜。侧耳根即中药鱼腥草之别名,在重庆农村,田间地头即有野生。一家人趁节日爬山之际,带上塑料袋,带把小刀,即可挖一大兜回来。洗净,以糖,醋,酱油,味精,辣椒调味,凉拌后即可食用。《分类草药性》中载其“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鼓胀。”重庆西北部和云南等地,习食鱼腥草根,而重庆中南部,习食鱼腥草叶。若有油腻食积,食后确有消食去积之效,而且效用显著。所以每年春节之时,凉拌侧耳根是我家不可少的一道菜。

纵览九州,各地气候不同,风俗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然而在生活中渗入中医之知识,在厨房中用以中药之学问的例子皆不胜枚举。山西人喜食醋。醋味酸苦,性温,现代研究认为醋可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蛔虫,蛲虫等症。窃以为与山西地处黄河流域,历来常流行瘟疫有关。当然,山西酿醋味佳也为一重要原因。四川人喜食辣椒花椒,二者味辛性温,可胜蜀地之湿气。北方人炖肉时喜加桂皮,大料,即中药之肉桂,大茴香,盖以其性温热,除北方天气寒冷之寒邪。各地也常将特产的道地药材请入厨房,或作补益之品,或作小吃。前曰重庆地区喜食鱼腥草即为一例。另外,云南盛产三七,当地常以三七炖鸡作为作为补益之品,重庆北部有一县城盛产天麻,党参,又以腌制腊肉擅长,当地人常以天麻或党参炖腊猪脚进补。浙江一地盛产榧子,当地以盐焗榧子作小吃食用。福建地区人们则嗜嚼槟榔。以上例子可窥一斑。

 

回头再想,我那不懂中药学的母亲仅仅是用一些民间的经验,仅仅是在厨房中摆弄一下锅碗,不知治好了多少我成长过程中的小毛小病,磕磕碰碰。我想,中药学本来就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积累的一种经验,是用药经验,更是生活经验,因为中药不同于西药,不是化学制剂,大多是动植物,是我们的老祖宗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也即与厨房的磨和中找到的。我们学习中药学,要将其学入生活,会在生活中发现它,更会在生活中运用它。这样,中医,中药就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同步的文化。

把中药学带入生活,让中医药文化传承不息!


  花椒止痛

  西南地区的人都爱辣,可惟独麻辣是四川人的特色,这不仅与它的麻味有关,更因为川中多湿气,川人易患风湿痛,而性味辛温的花椒恰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

  小贴士:在止痛方面,口嚼花椒可有效缓解牙痛,而将其与食盐热炒后敷于腹部,又可治疗由于寒凝气滞导致的痛经( 这类痛经以冷痛为主,痛势较剧,用热敷可以缓解)。除了这些常见的药用外,花椒能治脱发就鲜为人知了。将适量的花椒浸泡在度数较高的白酒中,一周后用干净的软布蘸此浸液搽抹头皮有助于生发,每日数次,若再配以姜汁洗头,效果就更好了。

  特别推荐:对于关节痛的患者,花椒50克压碎,鲜姜10片、葱白6段切碎,三味材料混在一起,装在纱布包内,在药袋上放一热水袋,热敷30~40分钟,每日两次可治关节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