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闽北在二十世纪末出土一件南宋龙泉窑黑胎青瓷琮式瓶

(2013-01-26 16:11:55)
分类: 浙江上海

南宋龙泉窑黑胎青瓷琮式瓶   http://www.yonglsc.com/UploadFiles/clubfiles/2012-12/201212124193600484.jpg   龙泉瓷创烧于西晋,终于清代,是中国所有古瓷窑中生产年代最长的一个。南宋中晚期为龙泉窑鼎盛时期,产品种类齐全,式样富于变化。如今,浙江南部、福建北部的龙泉窑址多达500多处。  龙泉瓷有白胎和黑胎两种,白胎占90%%以上,黑胎较少。据笔者考证,龙泉窑黑胎青瓷,因胎中含有高达25 29%%的氧化铝,而呈灰黑色,胎质坚硬,坯体极薄,多数在1 2毫米左右,同时因含铁量高达3.5 15%%,所以胎骨色泽似铁,故有“铁骨”的雅称。黑胎青瓷釉色透明光亮,柔和感较弱。釉一般都有开片,釉层较薄的部位开片较为密集,釉厚的部位开片较为稀疏。在器物的口沿及凸起的棱脊上大多呈灰黄色,这是因为釉汁下流,致使釉层薄而碎裂,在胎色的衬托下,形成碎块状的焦黄和奶白相杂的色泽,俗称“出筋”、“露脊”。南宋的龙泉黑胎青瓷在造型、釉色以及底足的切削形式上都和南宋官窑极其相似,鉴定和区分起来比较困难,科学的检测结果显示一般胎质含铁量较低的为官窑器。  南宋中晚期,龙泉窑出现了不少仿古铜器、古玉器造型的器物。龙泉大窑、溪口等窑址里都遗留有大量烧造仿古器皿的标本。琮式瓶就是仿古器物中的一种,因形同古代玉琮而得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官窑瓷,是当时宫廷礼器,稍后南宋龙泉窑也有制作。器型多是方体圆口,器身四角竖塑神徽,口足大小相若,其垂直面纹一般为五节,而龙泉窑的琮式瓶有的达到八节。作为祭地礼器的琮式瓶,因象征神徽的神人面纹饰四角,中间贯于通道,显示了人神之间的渊源,并以此来祈求神灵的保佑。据说目前陈列于国内外博物馆的宋代琮式瓶不足五件,而且对其断代专家们尚有争议。  闽北在二十世纪末出土一件南宋龙泉窑黑胎青瓷琮式瓶 见图 。该瓶高10.8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4.5厘米。整瓶呈上窄  下宽之造型,上宽4.3厘米,下宽4.6厘米,直口、圆唇、短颈,方形长腹,圆足。器体四面各饰以凸起的横直线纹,共有八节。薄胎厚釉,积釉处可见多次上釉的痕迹。灰黑色胎,粉青色釉,整器开细碎纹片,口沿及凸起的棱脊上呈现灰  黄色的“出筋”、“露脊”。圈足无釉,呈现黑褐色。瓶内施满釉。整器古朴典雅、稳重大方,实为不可多得的宋代琮式瓶珍品。

 琮,音从。方柱形,内有圆孔的玉器,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取天圆地方之意。
《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始见于宋,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
普遍认为,琮式瓶是南宋官窑、龙泉窑仿西周玉琮并加以变化而烧制的瓶式。个人以为,南宋迁都后,因政府用度紧张,普遍用瓷来代替玉作为礼器,有一批玉器或者青铜器形制的瓷器,琮式瓶的诞生可能也是源于此。

器形特点是:圆口,方身,直腹,圈足。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横竖线纹为装饰,口与足大小相若。
不同朝代在器形上各有特点:
宋官窑琮式瓶,瓶体短硕;宋代龙窑琮式瓶瓶体瘦长。
元代龙泉窑还烧制过连体琮式瓶。
明代广东石湾窑多产此类瓶,多施月白釉。
入清以后,器身横线装饰演变为八卦纹,故后期又称为"八卦瓶"。清代官窑大量烧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炉均釉、仿钧釉、仿官釉、仿哥窑釉等品种。

 http://a4.att.hudong.com/71/61/05300000675463126319617250635_s.jpg  http://a0.att.hudong.com/24/62/05300000675463126319622922587_s.jpg   http://a1.att.hudong.com/04/62/05300000675463126319627664611_s.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