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漳平永福古窑

(2012-12-24 12:10:28)
标签:

杂谈

福建漳平永福古窑

欧阳希君

     漳平市在清雍正十二年划归龙岩州治前,一直属漳州府辖。明正德二年修纂的《漳州府志》(卷三十)记载:“白瓷器出漳平永福里,黑瓷器出南靖河头,青瓷器出南靖县金山”,志书记载的漳平永福里即现今的漳平市永福镇,说明永福窑早在明以前就以产白瓷(通过调查,青白瓷居多,也见少量优质白瓷或近似白瓷)而闻名于世。http://188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20/11/12/u169830547_12db8d47d76g214.jpg

     永福窑位于永福镇西山村敖头山自然村的上窑盂、上桥坳、塘坑头、土山、石鼓仑、平坑、岭下坑、猫耳坑、古井潭、洋坑隔、内洋头、潘厝、铜寨等多处堆积,其中岭下坑沿溪流而上共约600米两边山坡均有遗物堆积,左边丰富,右面稀疏,平坑约400米均见遗物,猫耳坑及铜寨各有约300米的遗物散落,潘厝约200米范围散见遗物,沿671县道约43.5公里至44.5公里两面山坡也可见堆积,时疏时密,尤以左面山坡为多,且发现一条被公路截断的窑脊。这些遗物堆积因多在溪边两侧山坡,且植被较厚密,多已被泥土覆盖,故以往调查只记录公路边的三个山头,现看来已有十余座山坡有遗物堆积。多处窑址总面积可达十余万平方米以上,是闽西最大窑场。目前已发现多处窑炉。因窑址均位于敖头山村,也称“敖头山窑”,从烧造年代、品种、风格、纹饰及空间距离看,应属同一体系,且考虑到志书曾有“白瓷器出漳平永福里”记载,命名“永福窑”似更为妥当些。http://5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20/11/12/u169830547_12db8d4712eg214.jpg

      窑址出土器物主要为碗、盏、盘、碟、洗、盅、罐、壶、钵、盒、盏托、高足杯、高足盘、圈足炉、莲花高足炉及器盖、小动物塑件等,还有窑具匣钵、匣钵盖、垫饼、支座等。釉色以青白为主,白瓷较少,偶见青瓷。尚有部分青花瓷。青白瓷胎骨白色或白色偏浅灰,胎质细密坚致,瓷化好、施釉匀,胎釉结合较佳,除少数施釉不及底外,多数满釉,足内底无釉。青黄釉或米黄釉器多为生烧,胎骨浅灰、浅黄色,较疏松。碗为该窑大宗产品,约占总数的80至90%,纹饰题材不多,主要有鹿纹、鱼纹卷草、团菊、团花、莲瓣、荷花、篦线、篦点、水波纹及婴戏丛花图等,装饰手法一般为刻划花,印花偶见,面积很小,见于碗碟内底心,花口出筋也不少,尚有捏塑、堆贴等。青花瓷则为明清产品,多为折枝花卉、杂宝及吉祥文字“福”、“玉”等简单图案装饰。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20/11/12/u169830547_12db8d46627g214.jpg

     福建省宋元烧造青白瓷窑场众多,主要有闽清、政和、德化、南安、惠安、建阳、光泽、浦城、漳浦、邵武等市县,而与漳平永福窑较相类似的是漳浦北旗窑,从造型、纹饰、产品类型多有共性,永福窑青白釉产品居多,北旗窑则以青瓷为主,且釉色不如永福窑稳定,永福窑釉色以白色为主调,稍带湖水之蓝绿,部分接近于白瓷,刻划面积大,纹饰繁缛而不乱,密实而不窒,线条纤细流畅,是我省宋元窑场中刻划最秀丽工整之青白瓷;火田窑(也称水头窑)也是以青瓷为主,其青白瓷逊于永福窑,只是纹饰、造型与永福窑部分相近;竹树山窑部分青瓷、青白瓷也与永福窑纹饰相近;茅店窑青白瓷胎质致密,釉色也较稳定,纹饰以刻花、印花为主,烧造于南宋,刻花产品不如永福窑;义窑从窑场规模、产量、品种等大大超过永福窑,而胎质、釉色及以刻划为主的纹饰却不及永福窑。可以说光泽茅店窑与永福窑青白瓷釉色相当,而永福窑胎釉略胜一筹,刻划花工夫就青白瓷来说是我省一流的,已具有很高的工艺技术成就。曾见《隋唐宋元陶瓷通论》载“至于仿汝或仿耀的青瓷窑……福建永福窑和广州的西村窑等……具有相当高水平,几乎可追踪宋瓷”。福建永福窑以青白瓷产品为大宗,且烧造年代为北宋中晚期,与仿汝、仿耀之元青瓷无关,该书所言“福建永福窑”应为广西永福(县)窑之误,与福建漳平永福窑没有关联。http://5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20/11/12/u169830547_12db8d45810g214.jpg

     永福窑(上窑盂窑)除烧造青白瓷外,尚发现少量青花器残件与窑具,发现的M形匣钵是该窑明清烧造青花器之窑具。该窑产品无论修坯、挖足都比较规整,高圈足或圈足稍高者占一定比例,足墙较高、直,胎体较轻薄,且大面积刻划繁缛细密、工整、纤秀线条,繁而不乱,与漳浦北旗、竹树山及云霄水田窑一样,都具有北宋特征,目前永福窑未发现具有明显元明特征的产品,故烧造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而青花瓷量少,从造型、纹饰等特征看,应为明清产品,且烧造时间很短。http://188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20/11/12/u169830547_12db8d44881g214.jpg

     我省青白瓷生产技术来源于江西景德镇窑系,青瓷则得益于浙江龙泉窑系的技术传播。永福窑也不例外,产品多少带有两大窑系的特征。永福窑发现较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出土或传世器物不多(或以往未注意或归于景德镇窑系其它窑),曾见《漳州银都大厦工地考古发掘报告》载“出土物种类较多,如青瓷、白瓷、青白瓷……有的明确是来自邻近的厦门、漳浦等地……有些还能直接指出窑口,如青白瓷中敞口和撇口碗就来自于邻近的漳浦宋代罗宛井窑”。从“报告”中图十之1、4、5、8、12、13看,更像漳平永福窑青白瓷产品,还见《古瓷片的收藏及价值评估》212页一件漳州建筑工地出土的青白瓷刻羽绒状花纹大瓶或壶残件也是永福窑产品。永福窑地处九龙江上游,宋代瓷器产品经水运可直达九龙江入海口,产品无疑会参与外销,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它以外销为主,而又重视内销市场的青白瓷重要窑场,故“漳州府”时有该窑产品出土。该窑的发现对研究闽南早期青白瓷外销是极其有意义的。http://187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20/11/12/u169830547_12db8d43e85g214.jpg

附窑址采集标本图73-1~73-4。

  

原文发表于世界学术文库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欧阳希君古陶瓷研究文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