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乐山西坝窑瓷器浅谈

(2012-02-28 20:15:09)
标签:

杂谈

四川乐山西坝窑瓷器浅谈 
张天琚  图/文

乐山市区出发沿岷江东岸逆流而行18公里左右,便可到达西坝镇。
    西坝镇与五通桥隔江相望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充满人文色彩的古镇。离镇不远有著名的桫椤峡谷——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岩崖峥嵘,溪水淙淙,特别是遍布峡谷中的古老生物——桫椤树,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桫椤树与恐龙同代,已有两亿多年的生长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远古生物的活化石。5万多株桫椤树密布在面积达数平方公里的山谷之中,犹如孔雀开屏般的桫椤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常常使人看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桫椤大峡谷位于庙沱山中,山下的沫溪河,流水清清,波平如镜,有小漓江之称。在沫溪河转向之处,有庙宇为海法寺,寺中的摩崖石刻有晋王羲之和王举的石刻文字。
从海法寺出发,沿小路朝瓦片山山头前行,虽然,全是梯田、耕地、庄稼、竹丛小道,但所到之处皆是碎瓷片、碎垫圈、碎窑具之类东西。
——据当地人说,这里是当年窑州府的所在地。虽无城址,但绵延近5公里的陶窑遗址可以作证。从曾伍山下的东汉崖墓群中的陶棺可推之,此地在东汉时是特大陶器生产基地,规模和技法都相当宏大和成熟。
有资料说:西坝窑兴起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时期,元代后逐渐衰败,最终毁于明代。古陶瓷专家陈丽琼先生将此窑归于邛窑系,无论是从地理学上看,还是从陶瓷工艺学、陶瓷器型学上看,都是成立的。但与邛窑系其它瓷窑相比较,依然有着独特的风格——就是豪放、大气、粗犷!
笔者曾前往考查。在一个竹林丛中收集到不少瓷片,结合在收藏实践中所看到的实物,感觉到:生产的器物有罐、鼎、瓶、炉、壶、钵、盘、碗、盏、杯等,而以明器——魂罐、谷仓罐、钱罐为最大宗。
魂罐是盛骨灰用的,呈椭圆形,多堆塑单龙或双龙,龙的形态亦有繁简、优劣之分;谷仓罐是盛粮食的,呈圆塔状或长椭圆形,罐身塑一圈或多圈三角形锥体;钱罐是放钱币的,与一般同时代矮圆形罐相差无几。出现这种情况显然跟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这两个时期四川因战乱死人实在太多有直接关系,也反映了当时四川民间的丧葬习俗。
西坝窑的各种瓷器产品胎色多样,计有黑灰、砖红、灰黄、灰白、深灰、浅灰等,胎体粗糙厚重,带颗粒状杂质,胎表面施白色化妆土;以黑色釉和酱色釉(包括酱黄釉、酱黑釉、酱红釉、柿色釉或紫金釉等)为基本色釉,也有褐色釉和少许灰白釉,多数器物同时呈现形态繁多的蓝、白、灰、黄、红色的花斑条纹——这是由于釉料不纯,含有铁、钛、铜等多种金属元素和器物在窑炉中受热不均所造成的。
西坝窑瓷器多数修坯草率,因而,胎体厚而不均匀,修坯痕迹和接胎痕迹都很明显;施釉也不精细,普遍施釉不到底,釉层厚薄不匀,常见流釉现象和漏釉现象,;多饼型足、宽圈足、环形足、玉璧底足和底部外沿留宽圈足而中间保留一小圆饼的特型圈足,有的宽圈足内沿还向内斜削一刀;所有底部挖足粗糙,刀痕明显,粘砂多,缝隙多。
根据器型学结合年代对比,西坝窑宋代至元初的产品比元末明初时期的产品精细得多,相对而言,前一段时期的实用器和陈设器多一些,后一段时期明器多一些。
西坝窑在四川长期处于战乱、逃难人口很多、死人很多的时代背景下生产,难免为追求产量而粗放制作,但并不意味着,当时西坝窑的制瓷工艺差。事实是:西坝窑也生产了少量的精细产品,其中以用料讲究、修坯均匀、施釉精细,全身满釉,色调全黑或全紫的器物和具有各色花斑条纹(如,蓝兔毫纹、白兔毫纹、玳瑁斑、油滴斑、虎皮斑、酱红色斑、酱黄色斑、不规则花斑等)者,最具观赏价值,质量上乘者甚至可以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建窑、吉州窑和广元窑的产品。
据笔者所知,四川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条件的限制,尚有不少古代陶瓷窑址,没有得到科学发掘,乐山西坝窑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四川特别是乐山地区的民间收藏家除将在古玩、文物市场上零星出现的西坝窑瓷器产品收藏起来以外,还积极的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研究,这无疑填补了我国古陶瓷研究的空白。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xby瓷器研究-017.jpg (191.36 KB)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70908/20070908_1a3b053062eaa22e34bckobs0O1s6XJt.jpg

xby瓷器研究-024.jpg (170.63 KB)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70908/20070908_ff6d69c3a089d03baa87EEn9es16dnQY.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